分享到:
“紅色太行頌黨情”活動是河北圍繞五大文化品牌精心策劃打造的重要活動之一。近年來,河北梳理文化體系脈絡,創新文化體制發展思路,把文化產業發展作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和推動力,使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文化產業迅猛發展,文化精品迭出,並逐步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深化,實現了文化建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梳理燕趙文化脈絡推出河北特色“五大品牌”
河北南有趙國故裡,中有直隸文化,張家口有蒙古民風,承德有滿族風情,唐(山)秦(皇島)地區各有特色,八百裡太行巍峨,渤海之濱風情萬裡……但如何理順相對分散的文化脈系,一直是河北省委、省政府考慮的問題。
如何在傳承中提高和創新,把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為此,河北始終站在產業鏈、價值鏈和藝術鏈的高端,進行頂層設計,規劃先行,組織省內外專家對文化資源進行重新梳理,以代表性的地理符號為名,按照地緣相連、文化特質相同、歷史階段相近、外在形象相似等原則,以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老龍頭、山海關、涿鹿三祖聖地、涿州三義宮、直隸總督署、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等文化元素為依托,歸納出“紅色太行、壯美長城、誠義燕趙、京畿神韻、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
河北省文化廳廳長馮韶慧說,五大文化品牌彰顯出革命文化、愛國文化、根脈文化、畿輔文化和開放文化等精神內涵,通過聚焦其核心元素,探索科學有效的藝術表現形式,就能夠走出一條既具中華精神又有燕趙特色的文化發展路徑。
除“紅色太行頌黨情”活動,今年7月大型話劇《尋找李大釗》在北京高校及各大劇場相繼演出,一部紅色經典竟讓許多觀眾久久不肯散去。河北以“紅色太行”為題材加強了文藝精品創作生產,舉辦了大型文藝晚會《魅力河北﹒新中國從這裡走來》,推出電影《誰主沉浮》、電視劇《為了新中國前進》、電視紀錄片《毛澤東1949》等系列重點作品﹔為再現“誠義燕趙”的文化意蘊和魅力,建設了磁州窯、邢窯等一批主題博物館,推出了三國文化游、吳橋國際雜技節、國際太極大會等活動、啟動了永年廣府、正定古城保護開發工程。著眼於“神韻京畿”,河北在建設“環首都綠色經濟圈”中主動承接京津文化輻射,大力發展環京津文化休閑旅游,重點建設了吳橋世界雜技博覽園、曲陽雕刻藝術城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實施了避暑山庄及周圍寺廟修繕維護等一系列重大文物保護工程。
針對長期以來海洋意識薄弱現狀,在提升“弄潮渤海”文化品牌中,河北著力構建沿海海洋文化產業帶,大力發展旅游度假、雜技武術、廣告會展等產業,推進開灤中國礦業文化旅游發展產業園、唐人主題公園、北戴河創意文化產業園、紀曉嵐文化產業園、大運河文化產業園等項目。
公共服務體系健全 精神文化惠及民生
“畫面很清晰,音響效果也好。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上與大城市同步上映的新影片。”近日,在新落成的永年縣洺州數字影視城,老黨員張建忠觀看電影《建黨偉業》後連聲說好。洺州數字影視城總投資300萬元,兩個放映廳可同時容納500余人。影城內安裝了2K數字電影放映設備和3D放映設備,並與中聯院線聯網,同步放映數字影片。6月15日投入使用以來,受到了群眾歡迎。
河北省廣電局局長楊慧說,河北去年啟動了縣級數字影院建設工程,通過新建、改建、租賃等多種方式解決了放映場地問題,省市縣三級適當補貼,並吸納社會資本解決了資金難題。目前,河北全省已建成102個縣級數字影院,可同步放映國際國內大片。
這隻是河北文化惠民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河北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為重點,積極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結合城鎮“三年大變樣”,各地規劃建設了一批集游藝娛樂、休閑健身、公益活動等於一身的標志性、基礎性文化設施,提高了城鄉文化品位,為群眾提供了便捷舒適的公共文化活動空間。其中投資近10億元的省圖書館、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等,將成為省會的新文化地標。“十二五”期間,河北還將實施省群藝館、河北文化藝術中心、省美術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
“群眾有需要,政府來推動,社會謀發展。”河北省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聶辰席說,為讓城鄉百姓盡情享受文化改革發展的成果,目前河北已經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和基層服務點3.6萬個,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工程,全省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9%以上,基本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公益電影”。
自2008年開始,除文物建筑及遺址類博物館外,河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實現了免費開放。河北積極開展一系列公益性文化活動,吳橋雜技藝術節、太行文化節、彩色周末、“太行情﹒老區行”文藝巡演、燕趙少年讀書活動、文藝百花樂萬家等文化活動在群眾中具有廣泛影響,群眾參與熱情高漲。
體制改革出活力 產業調整促發展
中央三年任務一年完成。據河北省委宣傳部介紹,河北在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過程中,推出了“課題式設計、項目式管理、工程式推進、台賬式督查、績效式考核”的“五式工作法”,完善挂圖作戰、倒逼推進的責任機制,為文化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逐步消除體制機制障礙。
目前,河北省169家出版發行單位、223家電影制片和發行放映單位、92家文藝院團、4家新聞網站全部完成轉企改制﹔1400多家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加快推進,11個設區市、172個縣(市、區)全部完成文化、廣播、新聞出版三局合一,廣播、電視兩台合並,電台、電視台制播分離﹔省、市、縣三級黨報黨刊實現宣傳與經營分開,提前兩年完成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
體制改革後,一批文化市場主體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河北出版傳媒集團策劃推出了《蘇軾全集校注》、《幸福來敲門》等一大批讀者喜愛的出版物。今年前6個月,實現銷售收入29.2億元,利潤1.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48%和144.53%。省話劇院轉企改制積極應對市場挑戰,成立了河北省話劇院兒童劇團,已排演了《海的女兒》等9部兒童劇,從生存維艱到去年贏利80多萬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河北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著力實施“三個一批”:省級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超100億元的文化企業集團,各市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文化企業,有條件的縣(市、區)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文化企業﹔做到“三個加快”:加快建設15個省級文化產業園區、5個文化產業示范區、10個優勢產業集群。力爭“十二五”末,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500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上一篇: 河北舉辦燕趙文化藝術精品展 |
下一篇: 河北將推出話劇《尋找李大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