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永年吹歌隊在演出
馮同安 攝
9月16日至18日,首屆中國吹歌節將在邯鄲永年廣府舉辦。
永年廣府古城不僅有著十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國也具有重要影響。太極文化享譽世界,吹歌藝術聞名國內。永年吹歌是河北省乃至全國極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1996年,永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吹歌)之鄉”。2006年,永年吹歌被國務院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來,永年吹歌代表邯鄲多次參加全國性各類文化活動,並取得好成績,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
此次活動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作為支持單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省文化廳與邯鄲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展示民間藝術、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旨在通過舉辦全國性吹歌藝術節,打造國家級文化品牌,向全國推介邯鄲、推介廣府古城,同時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優秀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搭建一個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台。據悉,吹歌節共有6項活動,包括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全國吹歌藝術大賽、吹歌藝術的高層理論研討會、民間吹歌藝術展演、傳統手工技藝現場表演、閉幕式暨頒獎晚會。
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次吹歌藝術大賽邀請到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多位國家級專家作為評委,吸引了來自眾多省市及港澳台地區的40多支代表隊、600余人參賽。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說唱音樂、道教音樂、民族民間鼓吹樂等表演團體,將攜其風格各異的地方吹歌藝術在廣府驚艷亮相。
相關鏈接:永年吹歌
位於河北南部的永年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永年吹歌就是這些傳統文化樣式的典型代表。
永年吹歌又稱永年鼓吹樂,相傳在隋朝末年竇建德的農民起義軍隊伍中就有流傳。明確的史料記載是在明朝的中葉,這種藝術形式已經相當成熟並得到普及,一直傳承不絕,用它那無窮的魅力滋養著這方水土上的人民,並為其他姊妹藝術提供著乳汁般的營養。
永年吹歌是中國傳統農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它樣式古朴,表意直接,感情熾烈,對廣大人民群眾有著很強的親和力,從它產生的那一刻起,就為當地群眾普遍熟知和認同,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生活緊緊連在一起。新中國成立後,永年吹歌煥發了新的風採,人才輩出,市場紅火,一大批永年籍的吹歌藝人帶著鄉間的泥巴氣息,走進國家和省級專業表演殿堂和藝術院校,並多次出國演出交流,涌現出了眾多的著名表演藝術家。
永年縣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吹歌之鄉,2008年又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06年永年吹歌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在,直接和間接從事吹歌表演藝術的萬余人,成為永年最顯著的文化名片和文化符號。
從藝術上講,永年吹歌經過歷代藝人不斷的創新磨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演奏樂器、風格、曲目與其他同類藝術有著明顯的區別,尤其是咔戲藝術更是一絕。
永年吹歌是河北吹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出一般由7至9人組成,演奏時有獨有領,有合有分,能夠適應各種場合的表演和情感的展現,具有顯著的燕趙文化的品格,既粗獷、明亮、奔放,又悲哀、淒婉、低沉,且曲目眾多、成篇連套,經常用於地方秧歌、跑驢、旱船、竹馬、高蹺、抬花桌等民間舞蹈和戲曲的伴奏,以及民間婚喪、慶典等,有著最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極大地影響著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
永年吹歌在本地有著五大流派,大體分布在永年東、中、南部的50多個村庄,從過去的姚、劉、周、毛等家族的世襲相傳發展為普及全縣的地域性文化樣式。
永年縣委、縣政府和文化部門十分重視吹歌這一寶貴的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每年都要組織調演活動,撥付專款用於吹歌的保護傳承、創作培訓、普及交流等。目前,永年全縣常年演出的吹歌班隊有100多個,他們一年四季活躍在永年及周邊地區的城鎮鄉村,豐富著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上一篇: 河北:五年內將普遍建立職工文化活動場所 |
下一篇: 首屆中國吹歌節將在河北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