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河北
河北
河北涉縣: 紅色旅游品牌助推文化強縣建設
發布時間:2011-12-28 09:0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1-12-28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是革命老區,地處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以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為代表的紅色革命舊址遍布城鄉。近年來,該縣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品牌,助推文化強縣建設。2004年至今,該縣紅色文化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8億元,紅色文化旅游業已成為該縣的一大主導產業。

  統籌規劃 構建紅色文化網絡體系

  涉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建設,對紅色文化景區和舊址的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先後投資1.5億元,完成了一二九師陳列館廣場、舊址廣場、偉人銅像等工程的建設,對一二九師陳列館進行了重新布展,對舊址周邊民居進行了復原整修,對將軍嶺進行了大面積綠化。目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已發展成為集舊址、將軍嶺、陳列館為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0年,該縣又投資1億多元修建了從一二九師舊址連接到青蘭高速公路的直達道路——將軍大道,使景區到達高速公路的時間縮短為10分鐘,進入邯鄲市1小時紅色文化旅游圈和鄭州、石家庄、太原的3小時紅色文化旅游圈。該縣還對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一二九師政治部舊址、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公墓、響堂鋪伏擊戰紀念碑、太行山紅色新聞事業舊址等進行了整修復原和環境綠化,完善了配套設施,使全縣紅色文化革命舊址和景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網絡體系。

  突出重點 發揮紅色景區教育功能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該縣重點打造的紅色文化品牌。為發揮其紅色景區教育功能,該縣下大力氣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開展“當一天八路軍”主題活動。通過讓游客吃八路軍飯、住農家院、走八路軍路、穿八路軍衣、唱八路軍歌、聽八路軍故事,聘請老黨員、老紅軍、老干部、老勞模、老專家擔任講解員,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場為中小學生和游客講述“劉鄧開荒”等革命故事,回憶紅色歷史,激發聽眾的愛國熱情,讓廣大游客在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目前,“當一天八路軍”主題活動已成為河北省紅色旅游活動的知名品牌。二是成立“一二九師劇社”。先後編排了《英雄母親李才清》、《王小二擒敵》、《放下你的鞭子》等百余個抗戰題材的劇目在景區內演出,讓游客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受到革命歷史教育。三是開展各類活動,追憶先輩的豐功偉績。該縣成立的文化研究室對抗戰時期的革命事跡進行了搜集整理,先後出版了《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馳騁太行》、《鄧小平與涉縣》等書籍和光盤。2004年8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在涉縣舉辦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好的影響。2010年8月,在涉縣一二九師紀念館廣場舉行的“邯鄲紅歌匯”啟動儀式,把邯鄲市群眾性愛國歌詠活動推向了高潮。

  2005年,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和“全國首批國防教育基地”,2007年獲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稱號,2008年和2009年分別獲得“河北百姓最喜愛的魅力景區”“河北最美三十景”榮譽稱號。截至目前,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已同200多所學校建立了共建關系,成為100多家單位開展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景區年接待游客達118萬人次、接待部隊官兵90多萬人次。

  借力發展 紅色文化電波傳四方

  該縣依托以西戌鎮為中心的《新華日報》(華北版)、《新華日報》(太行版)、晉冀魯豫《人民日報》、新華通訊社、陝北新華廣播電台、邯鄲新華廣播電台等紅色新聞事業舊址,打造邯鄲市和涉縣重點文化工程。該縣先後拍攝了《紅色電波從太行飛向世界》、《西戌的紅色記憶》、《進山》等專題節目,並在邯鄲電視台、天津電視台黃金時間多次播出。2010年1月,涉縣作者陳邢魁等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新中國新聞事業從這裡走來——西戌的紅色記憶》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同年11月,該縣成立了全國首家縣級紅色新聞文化研究會,並配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邯鄲廣播電視台在紀念中國人民廣播事業70周年之際,舉辦了走進老區慰問演出活動。

  目前,紅色新聞事業舊址保護開發研究課題已列入2010年度邯鄲市重點哲學規劃課題。今年4月,該課題被中國現代史學會紅色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列為全國重點紅色文化研究課題,西戌鎮被該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紅色新聞文化之鄉”。該縣還與國家級和省級媒體合作,創作了動畫電影《紅色號角》、數字電影《號角》、四集廣播連續劇《太行之聲》,並將面向全國發行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