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為切實做好各項文化工作,以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河北省文化廳緊緊圍繞推動河北文化建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深入分析文化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從主客觀方面查找了問題和不足,研究制定了對策措施,並召開了全省文化工作座談會,動員全省文化系統各級各單位深入開展對標先進、爭創一流活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一是深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程,完善省、市、縣、鄉(街道)、村(社區)五級文化設施網絡。以“不缺項”為底線,抓住國家“十二五”期間實施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的契機,一舉解決市級群藝館、圖書館、博物館等設施缺項的問題,盡快消除基本文化設施空白。以“達標”為基准,嚴格落實“3311”標准,全面提高群藝館(文化館)、公共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質量。以“有編制、有人員、有設備、有經費、有業務、有績效”為主要內容,制定並頒布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服務指標體系,規范服務項目和內容,提高公共文化設施規范化水平。以“便民高效”為目標,建立健全公共圖書館、紀念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館(站)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開放常態化機制,推進文化廣場建設,加強流動文化服務,讓群眾零門檻、零距離享受文化服務。
二是深入實施藝術精品工程,努力創作具有中國氣派、河北風格的優秀藝術作品。積極推進藝術生產與藝術消費的對接,打造一批受群眾歡迎、有經濟效益、既叫好又叫座的藝術精品。著力培養一支懂藝術、擅經營的營銷隊伍,為藝術產品走向市場積蓄必需的人才力量。積極推進藝術生產與現代信息業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藝術產品的科技含量,在舞台藝術生產等領域,積極引入現代科技元素,提高產品的現代化水平。創新藝術生產管理方法,進一步健全評估、評審、考核、獎勵機制,加強對精品生產的獎勵引導,更好引導我省精品生產方向。
三是深入實施文化產業“三個十”工程,推動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加強規劃引導,引導各地實施差異化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特色鮮明、主業突出、優勢明顯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積極培育省級文化產業園區,重點加強環首都地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群,全面提高文化產業規模效益。加大服務力度,完善投融資、宣傳推介、對外文化交流平台,做大做強文化貿易品牌,重點扶持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演出展覽等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推動剪紙、內畫、石雕、瓷器和民族樂器等特色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積極發展動漫游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服務等新興文化產業。
四是深入實施人才興文工程,為文化建設提供根本保證。著力加強三支人才隊伍建設:建設高層次文化人才隊伍,實施明日名家工程,充分發揮老藝術家、老專家在選才用才方面的作用,選拔優秀青年人才進行重點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新一代文化名家。通過宣傳包裝、度身定制、授予榮譽、獎勵補貼等方式,造就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師和領軍人物。建設高素質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加大對基層文化人才的培訓力度,培育和發展農村業余演出隊、文化中心戶、義務文化管理員等,形成一支扎根基層的專兼結合的文化服務隊伍。建設高水平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強化與文化部文化產業司、中國傳媒大學已經建立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組織引導文化企業與高校、文化培訓機構合作,培養創意設計、科技創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新型人才。
五是加大資金爭取力度,努力提升文化事業費保障水平。著力推進全國統一開展的文化惠民工程資金的落實,加強免費開放資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點、電子閱覽室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購置、城市文化中心設備購置、社區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農村文藝演出活動經費等七項資金的省市縣配套力度,進一步強化文化事業經費保障。深入謀劃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演出補貼、公益性文化活動、文化設施設備維修改造、政府採購公共文化服務等重點文化項目,以成熟度高、可行性強的文化項目爭取資金支持。
六是積極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著力推進“四化”:行政職能科學化。從觀念、體制、機構、工作方式等方面推動文化行政部門轉變職能,實現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由面向直屬單位向面向全社會、由重管理向寓管理於服務轉變﹔行政管理制度化。堅持依法管理,進一步把文化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堅持依政策管理,健全完善科學有效的文化政策體系。堅持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權,建立健全議事決策、崗位管理、監督制約、責任追究等一整套制度﹔行政行為標准化。深入推進機關標准化建設,運用標准化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機制提升管理水平﹔行政手段信息化。推進全省數字文化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構建功能強大的數字化文化信息加工、傳播、服務平台,提高文化工作信息化水平。
七是深入實施文化市場“護城河”工程,加強文化市場監管。部署開展迎接黨的十八大文化市場專項保障行動,組織全省各級文化市場管理部門和綜合執法機構集中開展互聯網文化經營、侵權盜版行為、重大安全事故等專項整治。以環北京周邊、主干交通沿線、旅游景點等為重點地區,以網吧、娛樂、演出等為重點市場,以政治性非法文化產品和服務等問題為重點內容,督促各地綜合執法機構按照嚴格屬地管理責任、嚴格執法程序、嚴格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等“三個嚴格”的要求,將執法力量向一線傾斜,以70%以上的時間、70%以上的人員用於執法辦案,集中展文化市場安全大排查行動,確保實現檢查區域無盲點、巡查時間無空白、監管環節無遺漏。圍繞農村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布點分散、監管盲點較多這一老大難問題,加強保定市等近京地區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基本形成了適應農村文化市場管理要求,布局科學、功能完善、協調聯動的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體制機制。
八是加大行風建設力度,樹立全省文化系統的良好形象。牢固樹立抓行風就是抓環境、抓行風就是抓發展的思想,進一步強化行風建設責任,切實把行風建設抓在手上,做到制度建設到位、承諾兌現到位、解決問題到位。進一步抓實工作重點,在公共文化服務上,著力優化環境、改進服務﹔在文化市場管理上,著力規范執法、加強管理﹔在文化行政效率上,著力提高工作質量,加快辦事速度,以優良的行風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 (來源:河北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