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年來,河北霸州市不僅對本土文化資源大膽發掘、有效傳承,還積極致力於構建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使老百姓既能品文化大宴又能演怡情小調。
走進霸州,一處處各具特色的文化場所令人印象深刻:李少春大劇院(紀念館)、華夏民間收藏館、中華戲曲大觀園、益津書院、牤牛河歷史文化公園……如此多的文化設施不禁令人感嘆:一座僅有60萬人口的小城竟有如此魄力,為老百姓投入大手筆打造文化休閑環境。過去,哪裡來了名角或是有好戲上演,霸州及周邊縣市的戲迷們都會擠著去看,現在,每到月底李少春大劇院都有省級以上院團的戲曲名家表演,戲迷們可以挑著看,每場演出票價隻要十幾元到幾十元。李少春紀念館的“周末小劇場”還為戲迷票友們開放舞台,目前已舉辦150多場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票友1.2萬余人登台獻藝。
據了解,霸州15個鄉鎮都建立了綜合文化站,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文化活動場所,組織的各類活動也深受大家歡迎。信安鎮的劉建祥是遠近聞名的鄉村詩人、龍泉詩社的社長,也是鎮文化站的常客,他介紹說:“以前隻有我們幾個詩歌愛好者湊在家裡寫寫,一沒場地,二沒發表渠道。後來文化站組織大家成立了詩社,完成了從自娛自樂到規范運作的轉變。詩社現在已有80多人,定期舉行比賽,並可以通過在市內影響力較大的谷風詩社發表作品,這讓詩社成員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如果說文化站是起著引領作用,那麼霸州383個行政村的文化大院則是將文化服務切切實實惠及到了每個村民。王庄子鄉王圪垯村的郭大爺每天都會到村文化大院下下棋、練練書法,有時還會跟著學上兩句昆曲。這個佔地60多畝的文化大院布局別致,有彷古八角亭、戲樓、書畫苑、圖書閱覽室、籃球場、老年門球場、游泳池、健身廣場等文體設施,並向村民全天開放,每天來這兒的群眾絡繹不絕,大院內好不熱鬧。
霸州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這給民間文藝社團的發展提供了優良土壤。如今在霸州活躍著78道花會、270多個秧歌隊和160多個文藝社團,涌現出了書法之家、繪畫之家、音樂之家、戲曲之家等“特色文化家庭”千余戶,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撂下筷子唱戲、放下鋤頭寫詩,這是如今霸州老百姓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霸州市委宣傳部長梁雪梅說。(譚繼濤 李 靜 徐 巍)
上一篇: 河北60余位專家建言文化強省 |
下一篇: 河北省戲劇節展演優秀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