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河北
河北
河北參加深圳文博會實現“五個新”
發布時間:2015-05-20 10:22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05-20

  5月14日至18日,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以“兩區一圈一帶”為總體布局的河北省展區設計新穎、亮點突出,武強年畫、曲陽石雕、蔚縣剪紙等一大批獨具特色、創意十足的燕趙文化產品成為文博會上的一道靚麗風景。此次文博會上,共有69家企業參展,推介141個項目,簽約項目51個,簽約總金額近千億元,名列全國第一。河北省代表團榮獲優秀展示獎、優秀組織獎。本屆參展實現了“五個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圍繞新主題。河北省參加第十一屆深圳文博會以“文化追夢﹒希冀河北”為主題。這一主題契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好形勢,集中表達了在實現“中國夢”“文化夢”的征程中,河北人民共同尋夢、追夢、圓夢的精神狀態。圍繞這一主題,河北省展區由兩區(綜合展區、冀中南文化產業聚集區)、一圈(環京津冀文化產業圈)、一帶(沿海文化產業帶)構成,整體造型突出“長城”元素,主要構架彰顯“大好河山”背景,表達出河北省猶如巨龍般追逐文化產業強省之夢,形象地說明了河北這一方熱土,既是崇信尚義的善行之地,也是禮賢下士的聚才之地,更是放飛理想、成就夢想的吉祥之地。

  二、適應新常態。本屆文博會上,河北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敏銳把握經濟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在項目篩選、產品推介上突出抓住“三個點”:抓住經濟新常態下文化產業的特點、文化消費的熱點、文化產品的亮點。按照“優中選優、好上加好”的原則,精選了一批要素齊全、條件完備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共計10大類141個項目,涵蓋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業(65個)、工藝美術品的生產業(33個)、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業(11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10個)、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10個)、文化藝術服務業(3個)、新聞出版發行服務業(2個)、文化專用設備的生產業(3個)、文化用品的生產業(2個)、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業(2個)等門類。這些項目普遍具有市場前景好,成長空間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吸引了參展客商的廣泛興趣和洽談交易。

  三、融入新格局。此次文博會河北展區的比較優勢集中體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一方面充分利用北京、天津等文化高地的“溢出”效應,推出了一批京津冀三地在頂層設計、產業規劃、項目建設等方面深度對接的項目,實現了合作共贏,代表性項目包括張家口市借助“申奧”元素推出的冬奧會雪上項目等﹔另一方面,注重發揮好自身優勢,通過“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實現與京津文化產業的“非排他性發展”,避開同質化競爭和重復建設。如,借助河北厚重的歷史文化,推出了全球首部以皇家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項目、避暑山庄碧峰門民俗文化園區項目、廣川董子文化園項目等﹔借助豐富的非遺資源,推出了中國蔚縣剪紙文化產業園項目、廊坊市花絲鑲嵌技藝制作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項目等﹔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推出了察哈爾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大境門文化產業園區綜合開發項目等。

  四、推動新融合。“文化+”成為河北展區的重要標識。“文化+科技”代表了河北以數字化為基礎、以文化元素為內容的科技創新最高水平,河北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的“河北省文化數字地圖”、“智慧博物館”全景漫游展示等項目,實現了對省內珍貴文物、文化遺產、大型文化工程、文化產業園區的數字化採集和展示,3D打印機和作品實物站在了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沿。“文化+旅游”打開了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新通道,崇禮縣奧林匹克冰雪文化谷、文安魯能文化生態區二期項目、中國﹒遷安民俗文化旅游綜合體等文化旅游項目成功簽約。“文化+農業”實現了異業互補,廊坊市的九天創意農業產業園項目成為異業互補的代表性項目。

  五、實現新成就。本屆文博會上,河北省參展文化產業項目多,質量高,簽約金額大,共簽約項目51個,簽約金額992.61億元,創深圳文博會之最,另外現場交易產品300多萬元,在簽約成果、項目質量、現場交易上都實現了新的增長和突破。這些成績的取得,既有內畫、雕塑等河北傳統文化產業項目的持續發力,更得益於一批新興文化業態的興起,包括高轉移率速干型熱升華轉印紙項目、1970影視基地項目、海底隧道及海洋館項目等,充分說明河北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光明。(來源:河北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