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重要戰略部署,河北省文化廳緊密圍繞“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布局要求,從區域整體發展角度出發,超前探索文化協同之路,注重規劃在先,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以統籌文化資源為重點,以構建長效機制為抓手,切實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工作。
一、基本思路
立足京津冀跨區域文化協同與發展,客觀分析三地文化傳統、現有基礎和區位特點,按照“目標相同、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進一步統籌三地文化資源、挖掘合作潛力,強化優勢互補、打造區域特色、建立協同機制,促進京津冀三地文化改革與發展在統籌中協同,在協同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切實提升跨區域文化發展的輻射力、影響力、引導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創造良好氛圍和發展環境。
二、工作進展
(一)建立機制,簽訂完善各項規劃協議
1、以三地文化部門為主體,正在積極推動建立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總的領導和協調機制,項下分類建立文化交流、創作展演、資源共享、品牌聯動等工作運行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協同發展的規范、有序推進。
2、落實好北京、河北兩地互派干部交流任職工作的任務和要求,建立工作網絡,目前河北省文化廳副廳長李新平挂職擔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人事處調研員蔣國新挂職擔任北京市文化局藝術處副處長。
3、對照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繼續完善三方簽訂的《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同時正在專門研究制定單項的《京冀兩地文化協同發展工作規劃》,加強對北京、河北兩地文化協同發展的規劃和指導,目前已形成《關於推進京冀兩地文化協同發展的初步意見》。
(二)統籌協調,確保財政資金保障到位
省文化廳、財政廳聯合開展“牽手京津冀 歡樂進萬家”文化惠民工程,重點面向環京津的唐山、保定、承德、張家口、廊坊和興隆、灤平縣等21個與京津接壤的縣(市)投入資金用於與京津對接舉辦惠民演出、民俗活動、群眾藝術、非遺展演等特色文化活動,目前已投放資金2996萬元,各項活動正在陸續開展。
(三)因地制宜,創新探索惠民合作模式
1、承德市借鑒北京文化惠民理念,與北京市文資辦共同開發啟動“文化惠民卡”項目,將北京、承德相關旅游景區、書店、電影院等文化旅游企業納入加盟商戶,實現京承文化惠民一體化聯盟,推動兩地文化消費共同促進。
2、保定市與北京房山區文委開始了全面合作,召開了兩地文化戰略合作聯席會議和“拒馬河工程”文化合作聯席會議,在文化活動、文藝演出等領域開展合作交流。與東方演藝集團加強協作,計劃打造東方文化創意園,創建“中國關漢卿”戲劇節,建立精品項目研發創試和藝術人才基地﹔東方演藝集團享受的政策性補貼演出項目,將以惠民藝術周的形式定期到保定開展惠民展演。中國廣播藝術團與保定達成意向,從2015年3月起在保定地區開展以“美麗中國夢 文化潤古城”為主題的系列文藝演出。
3、唐山市與北京市東城區、朝陽區和天津市河西區、和平區、津南區式共同簽訂了《京津冀部分地區文化戰略合作協議》,為各項文化惠民搭建平台,目前已開展35場交流演出。
4、會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起草了關於聯合打造京張文化產業帶的建議,對京張文化產業帶建設提出了初步思路﹔會同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先後組織兩次赴張家口市京張文化產業帶調研考察,兩地宣傳、文化、證券、財政、投融資機構、文化企業共同就京張文化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進行了深入交流,初步達成一些合作意向。
(四)強強聯合,激發藝術精品創作交流
1、2015年3月27日,三地文化主管部門在北京簽署了《京津冀演藝領域深化合作協議》,並舉辦了京津冀2015精品演藝項目推介會和京津冀優秀劇目展演活動,建立京津冀演藝資源統一發布平台,標志著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開始落地,並向縱深合作邁進。
2、積極開展跨區域優秀劇目展演交流。組織開展了“三地同唱盛世曲 攜手共筑中國夢——2014京津冀河北梆子優秀劇目巡演”活動,在三地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3、積極鼓勵各級藝術院團與京津開展交流與合作,整合藝術創作力量,挖掘區域特色文化資源,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台藝術精品。一是廊坊市龍鳳演藝公司與中國評劇院合作排演了評劇《金蓮三寸》,在第九屆中國評劇藝術節上受到廣泛好評。2015年,該團又與北京凌空評劇團聯合創排了抗戰題材的評劇作品《寸草春暉》,該劇於6月24日在廊坊演出,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二是由河北省提議,三地文化廳局主導,三地交響樂團聯合創作的交響樂詩《長城》(暫定名)也已啟動,該作品以長城為主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邀請著名作曲家劉爰進行創作,由三地交響樂團共同排演,目前正處在創意階段,計劃2016-2017年在三地巡演。三是河北省歌舞劇院民樂團將與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共同邀請中央音樂學院二胡青年演奏家聯合創作百人管弦民族音樂會《國樂盛典》,9月8日在河北師范大學首演,2016年起將在三地開展巡回演出。
4、2015年5月28日,京津冀優秀劇目展演活動在北京舉行。河北省京劇《趙佗》、河北梆子《鐘馗》、評劇《從春唱到秋》赴京參加展演。第十屆河北省戲劇節、河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京津冀舞台精品(河北站)展演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開展。河北省也加大了對於京津優秀舞台作品的引進力度,在2015年舉辦的第十屆河北省戲劇節期間,組織開展了京津冀精品劇目(河北站)展演活動,引進了北京、天津的優秀劇目6台,共計演出12場。該項活動與省戲劇節、河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展演活動三節合一,豐富了展演活動的內涵,提升了展演活動的藝術水平,滿足了人民群眾對高水平舞台藝術作品的需求,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5、三地在美術領域也積極開展合作。今年9月15日,“藝道同行”京津冀美術作品展在天津畫院舉辦,京津冀三地的美術作品同台展出。
6、推動三地藝術院校合作,重視對藝術人才的培養。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與中國戲曲學院於2014年已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生源基地,雙方於2015年共辦河北梆子表演、器樂專業免學費本科班,第一期招生25名,由此結束了河北梆子劇種傳承沒有本科教育的歷史。
(五)突出重點,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由北京市東城區政府提出,經初步溝通,基本確定以北京市東城區、天津市河西區、和平區和河北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滄州市7個地區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施“京津冀文化走廊﹒環渤海”—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合作項目,努力實現公共文化產品、人才隊伍、體制機制等共建共享,近期正著手簽署協作書。
2、河北、北京、天津三地群藝館合作開展和謀劃一系列文化活動。如與保定市文廣新局聯合主辦每年一屆的“首屆京津冀曲藝邀請賽”已於2015年7月成功舉辦,2016年第二屆邀請賽已開始籌備﹔與廊坊市文廣新局聯合主辦每年一屆的“首屆中國廊坊京東大鼓書會”將於下半年在廊坊市舉辦﹔每兩年一屆的京津冀票友大賽已成功舉辦五屆,2017年將舉辦第六屆邀請賽﹔每年一屆的京津冀群眾頌讀大賽2016年將在北京舉行第二屆比賽。
(六)細處著眼,推動文化產業實現突破
1、開展了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調研。從現狀與成效、面臨的主要問題、對策和建議三方面,深入環京津市縣開展了調研,形成了《河北省文化廳關於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調研報告》,提出了較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已上報省委宣傳部。
2、支持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京保文化產業合作的重大項目,中國﹒保定數字文物文化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項目佔地1939畝,預估總投資137.2億元,2016年上半年開始部分市政公益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作為京廊文化產業合作的重大項目,中信國安集團依托香河第一城和京杭大運河北運河香河段的良好自然人文資源條件,正在建設世界級運河文化城,2015年10月1日至5日,由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門聯合支持的“‘一帶一路一城’國際文化藝術節”即在此舉辦。
3、開展各類展會籌備工作。10月16-18日開展的第四屆河北省特色文化產品博覽交易會,特別設置了京津冀文化展區。第十屆北京文博會於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經與北京市、天津市文化部門協同研究,首次實現三省市展區共在一個區域聯展,彰顯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態勢。
三、下步打算
河北省和京津兩地文化事業發展差距較大,協同發展的難點在於如何縮小三地文化事業發展差距,實現三地均等化、均衡化發展。結合工作實際,我廳擬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聚焦區位,實現文化資源合理配置
聚焦“三大區位”。對三地文化協同的區位指向進行科學研判,推進張家口市迎冬奧文化產業提升規劃出台,重點圍繞“北京與河北承德、張家口、保定、廊坊、唐山5市接壤周邊沿線”,“北京至河北張家口冬奧會文化旅游沿線”,“北京至(天津)及河北秦皇島、滄州沿海文化走廊沿線”等三大區位線路加大投入和力度,建設三條“特色文化帶”,打造三地文化協同發展的區位亮點。
(二)深化合作,形成藝術交流長效機制
1、未來三年內,成立河北省京津冀演藝領域協同發展聯席會議。由省文化廳主導,河北省演藝集團牽頭,各市文廣新局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各市主要藝術演出團體參與,定期召開會議,就京津冀演藝領域協同發展的方向和政策進行討論,建言獻策,互相促進,優勢互補。通過自身的整合,形成向外合力,避免各自為政。
2、繼續推動跨區域文化交流,以“圓夢中國﹒春苗行動”北京市優秀少兒題材舞台劇目展演、北京國際戲劇﹒舞蹈演出季、天津市名家經典演出季、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河北省戲劇節、中國評劇藝術節、河北省首屆外國戲劇節等品牌文藝活動為抓手,積極引導支持三地演藝團體參加,互動交流,資源共享,逐步實現三地間優秀劇目交流的常態化、機制化。通過這些交流活動,展示和提高河北省劇目水准。
3、加強美術交流。河北省的品牌文化活動“走進太行”美術家大型寫生創作活動從2016年起,將邀請京津美術家共同組成創作隊伍,深入太行山區,開展寫生活動,力求將河北省的深厚文化資源與京津優質創作力量相結合,為三地美術創作的繁榮發展奠定基礎。同時,計劃組織“走進太行”優秀美術作品進京展,精選八年來“走進太行”美術創作活動中的精品進京展出。
4、不斷學習交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一是主動學習京津演藝市場管理經驗,重點學習其在惠民演出補貼、政府購買文化服務、演藝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提升河北省的藝術管理水平。二是充分利用京津平台,推廣優秀藝術作品和人才,將雜技、河北梆子等我省優勢項目和人才向京津推廣,開拓京津市場。三是利用好高校智庫資源,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將繼續加大與京津藝術院校的合作,為河北省培養優秀專業藝術人才打下基礎﹔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學簽署的《教育文化合作協議》,借力北京高校智力探索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式和途徑。四是探索建立京津冀地區文化專業技術、經營管理、黨政管理等人員的挂職、交流機制。五是加強干部人才教育培訓,積極利用京津地區文化藝術的門類優勢和人才優勢為河北省文化管理干部和專業人才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拓寬眼界思路,提高專業水平。
(三)解放思想,深挖拓寬已有合作成果
1、升級更新已開展和正在開展的合作項目,提升層次、質量和品位。一是組織河北文化產業園區、基地、企業參加第九屆文化創業產業集聚區項目推介會,本屆大會主要探討文化創業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京津冀三地文化與科技、資本市場傳統產業的融合,及協同機制﹔二是河北省民俗文化節計劃以2016年“文化遺產日”活動契機,更名舉辦“京津冀非遺大展”暨河北省民俗文化節﹔三是河北省原生態民歌大賽計劃於2016年升級為第二屆原生態民歌大賽暨京津冀民歌展演﹔四是連續舉辦7屆的河北省民俗攝影大賽計劃於2016年邀請北京、天津共同主辦“京津冀民俗攝影大賽”暨第八屆河北省民俗攝影大賽等,不斷提高各項活動檔次、規模,擴大活動覆蓋范圍,促進文化成果更大范圍共享。
2、抓緊謀劃啟動新的文化協同發展項目,擴大規模、數量和影響。加快三地文化主管部門職能處室負責人對接,發揮各文化單位特別是各市區文化部門積極性,認真謀劃三地新的合作項目。一是加快推進河北演藝場所加入首都劇院聯盟。二是加快三地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建設,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三是探索三地雙向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推動三地演藝機構、文藝院團在政府購買服務、政策支持、活動參與、資源利用等方面互惠互利。四是大力謀劃文化產業轉移,做好項目承接。加強三地合作,實施文化創意人才扶持計劃﹔完善河北省文化產業項目庫,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引導京津地區有實力的企業進行項目對接﹔繼續做好重大項目的指導服務工作,打造協同發展示范性、代表性、引領性項目,推動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
(四)健全保障,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1、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財政服務和支持。在編制2016年部門預算的過程中,積極爭取將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有關的項目合理納入預算范圍,並積極向省財政廳申請新增“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專項資金”,確保各項工作有必要的經費支持。同時,加強與京津文化局財務部門的溝通聯系,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兩地財政政策對接問題。
2、共同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加強協作聯動,打破地域限制,在實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努力做到對京津冀三地符合條件的文化單位一視同仁。一方面,將京津優秀文藝演出、文化展覽、文化培訓等優質文化資源納入河北省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目錄,免費或低價送到河北省相對貧困落後的地方,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高水平的文化服務﹔另一方面,爭取河北省文藝團體、文化單位列入京津文化部門政府購買服務資質范圍,組織到北京、天津的高雅文化殿堂進行展示展演。以此實現三地公共文化服務互採,促進三地文化資源流動和共享。
3、爭取繼續實施“牽手京津冀﹒歡樂進萬家”文化惠民工程。積極與省財政廳協調,力爭將此項活動列入2016年度省級財政支持計劃,深化與京津文化部門的對接,不斷擴大活動的輻射面和影響力,發揮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作用,使其作為一項持續性的品牌文化惠民工程深入開展下去,惠及更多基層群眾。
4、建立完備統一的文化市場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機制,清除制約發展的區塊壁壘,共同培育和扶持文化消費,建設統一開放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三地文化協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來源:河北省文化廳)
上一篇: 河北省文化廳嚴密部署做好災後重建工作 |
下一篇: 河北文化、財政部門開展深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