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直的水泥路兩側綠樹掩映,伴著太陽能路燈向前延伸﹔整齊的村舍旁,月季花、鬆果菊開得正艷,和不遠處的農田構成一幅田園畫﹔活動廣場邊,一大片荷花伴著微風搖曳,群眾聊天、健身,十分愜意……走進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王同岳村,現代化的美麗鄉村變得如此生動和具象。
“村裡干淨漂亮,群眾安居樂業,我們打心眼裡高興。”王同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魏曉帥介紹,近年來,王同岳村黨支部團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持續推動鄉村振興,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取得了積極成效。該村先後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位於華北平原的王同岳村,一直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如今,一個個塑料大棚在田地中依次鋪開,這裡面便藏著村民的致富秘訣。大棚裡種的是什麼?在村裡的牆繪上,早已給出了答案——葡萄。
“富民強村必須有產業支撐。從2002年開始,村‘兩委’班子先後到山東、浙江等地區求經問計,結合村裡實際,最終選擇了葡萄種植。”魏曉帥說,在村“兩委”的努力下,最初的15個溫室大棚很快就完工。緊接著,問題也來了,種葡萄收益如何,大家心裡沒底,村民都不敢租棚嘗試。
黨員干部帶頭上。“不到一畝的大棚,賣葡萄居然能達到五六萬元。”魏文宗作為村裡的黨員之一,用實實在在的收益打消了村民的擔憂,更激發了大家種葡萄的熱情。大棚不夠用,不少村民開始自己建棚。
經過22年的發展,王同岳村現有棚室208個,建成600余畝葡萄、蔬菜採摘基地,年產瓜果蔬菜200萬斤,銷售收入1200多萬元。
走進村民魏文珠家自建的葡萄大棚,香甜的果味兒沁人心脾。魏文珠正拿著剪刀忙著採摘,清脆的咔嚓聲成了最歡快的音樂。“這是紫甜無核品種,現在已成熟上市,非常受消費者歡迎。”魏文珠介紹,靠著家裡的4個大棚,他家翻蓋了新房,在縣城也買了房子,“葡萄產業是村裡的寶,村黨支部是大家的領路人和主心骨。”
葡萄產業日益壯大,種得好還要賣得好。“我們要把黨支部建成鄉村振興的堅強堡壘。”魏曉帥表示,村民在種植葡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問題,村黨支部不斷加強黨員教育培訓,幫助村民排憂解難,並組織種植戶建了微信群,方便隨時溝通。
村黨支部成立了“饒陽縣同躍瓜果種植合作社”,統一採購苗木和農資﹔常態化邀請縣農業農村局專家把脈問診,無償開展技術服務﹔優選葡萄品種,延長上市時間……通過黨支部“帶路”、黨員“先行”、群眾“跟跑”,王同岳村的葡萄名片越擦越亮,村民生活蒸蒸日上,村集體的收入也不斷增長。
王同岳村緊鄰縣城,交通便利,村裡有了錢,發展休閑鄉村旅游成為新目標。在村內大街小巷硬化、亮化的基礎上,村“兩委”對閑置房屋、廢棄坑塘等進行改造,並種植西府海棠、紫薇、丁香等綠化苗木3萬余棵,讓王同岳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園式村庄,吸引周邊不少游客。
與此同時,王同岳村還以黨建為引領,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突出“以孝治村”,打造“孝道一條街”,每年為80歲以上的老人集體過壽﹔成立“紅白理事會”,黨員干部帶頭婚喪事簡辦,樹立文明新風﹔組建秧歌隊、舞蹈隊,開辦道德講堂……王同岳村不斷凝聚黨群向心力,邁向鄉村振興的步伐越走越穩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全會指出要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作為基層黨員,我們倍感振奮,也深感責任重大。”魏曉帥表示,村黨支部將繼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探索致富新途徑,以農文旅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范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