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專題座談非遺生產性保護
發布時間:2012-03-30 08:5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全悅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2-03-30
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徐超 通訊員王永娟報道:3月27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專題座談會在湖北省非遺中心舉行。湖北省知名民俗學者、非遺保護專家、高校藝術專業院系負責人、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等就非遺的生產性保護進行了探討。
湖北省群藝館館長黃念清介紹說,湖北目前有省級以上傳統技藝、傳統美術以及傳統醫藥名錄項目生產性保護單位70余家,近3年,地方政府直接投入省級以上名錄項目生產性保護經費達3750萬元,為生產性保護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經費保障。
近年來,精美漢繡、來鳳漆筷、仙桃雕花剪紙、荊州楚式漆器等具有獨特魅力的湖北非遺項目漸漸在文化市場上嶄露頭角。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湖北仍有許多非遺項目在傳承方面出現困難。與會的民俗專家紛紛表示,湖北的一些手工技藝,藝術價值頗高,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傳承人的待遇,同時提供一些平台,讓民間藝人施展才華,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某些項目傳承困難的問題。有專家提出,湖北的手工文化產品普遍缺少包裝意識,導致內容精美的產品看起來顯得低檔,進不了高端市場,今後一定要注意內外兼修。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黃春萍在介紹漢繡的成功經驗時表示,在技藝上嚴格遵循傳統,在文化要素上不斷推陳出新,是漢繡廣受歡迎的法寶。傳統的非遺項目必須與時俱進,時刻保持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