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湖北
湖北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省級示范區創建提升文化活力
發布時間:2014-01-14 10:06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4-01-14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人文底蘊深厚,多元文化交相輝映,是全省、全市的文化大區。武昌區把文化作為第一資源,大力推進“三區融合,兩翼齊飛”發展戰略,以“荊楚文化窗口,湖北文化支點”為目標,加大文化建設力度,文化發展步履堅實。

  2013年,武昌區作為全市唯一城區,被確定為湖北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區政府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武昌古城、濱江商務區、華中金融中心建設相融合,一並規劃,一並落實,一並推進。

  “三級網絡”增強引力。區文化館設施齊全,功能完備,達到國家一級館﹔4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10個特色書屋成為區圖書館重要補充,市、區、街道(社區)三級公共圖書通借通還工作成為全市試點﹔14個街道、社區文化中心按照“三室一廳”(即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培訓室和多功能廳)500平方米標准建設﹔181個社區“一站三室”面積達到700平方米﹔“道一堂中醫藥博物館”和“武漢三漢雕塑藝術博物館”兩個民營博物館亮相街頭,填補了社區博物館建設空白﹔湖北美術學院內新設的武昌區美術館,讓更多的美術愛好者齊聚,享受文化福利﹔布設在街道、社區的公共電子閱覽室成為居民新寵。當前,武昌區、街、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將努力打造“15分鐘”文化圈,基層文化活動的吸引力逐步增強。

  “一節一展”彰顯魅力。武昌是首義之區,為整合首義文化資源,挖掘首義文化,弘揚首義精神,普及首義歷史知識,自2002年開始,武昌區推出中國(武昌)辛亥首義文化節這一品牌文化活動,精心打造,每年舉辦,已連續舉辦12屆,成為百姓有口皆碑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2013年,“第二屆(中國)武漢設計雙年展”和“第十二屆辛亥首義文化節”同期舉辦,為市民奉上持續一個多月的藝術大餐。國際頂級的設計展、精美絕倫的漢繡、惟妙惟肖的三百六十行雕塑、極具文藝氣質的手繪作品、接地氣的“首義文化節”文化精品惠民演出周、微電影、攝影展、京劇、時裝、沙畫、曲藝、魔術等街頭藝術秀、民間藝術講座……“一節一展”活動檔次高、全免費,讓群眾應接不暇,大飽眼福。

  “一賽二獎”展示實力。作為文化大區,武昌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通過“武昌文化英才”評選活動,武昌區網羅轄區文化人才,集中專家智慧,精心創作富有地域特色的音樂、舞蹈、曲藝、書畫作品百余件。近年來榮獲全國“群星獎”、湖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省、市以上獎項40余個。特別是在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比賽中,武昌區獨得兩獎。其中原創音樂《群星耀中華》摘得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決賽作品類“群星獎”,獨具武昌特色的“首義之春”系列群眾文化活動也榮獲項目類“群星獎”。“一賽二獎”,國內少有,盡顯武昌群眾文化活動的實力和水准。

  “文化四送”提升活力。武昌區連續四年將文化惠民“四送”活動作為政府十件實事,即為社區“送演出、送電影、送圖書、送設備”。2013年,舉辦觀眾2000人以上的大型廣場文化活動39場、“首義情﹒中國夢”專題文藝晚會暨“藝術生活﹒人文武昌”大型公益性演出活動20場、“群星藝術團走進社區”流動演出25場,為社區放映電影216場。全年共投入880萬元,對基層文化陣地進行提檔升級,為14個街道文化中心、61個社區文化室、11個公共電子閱覽室配備電腦、鋼琴、多媒體、電視機等設施設備3000余件,為全區各街道社區配送圖書23000冊。出台《“兩館一中心”免費開放管理辦法》,區屬圖書館、文化館和14個街道文化中心全部實行免費開放。(來源:湖北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