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湖北省文化廳圍繞“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戰略目標,主動與教育、科技、住建、旅游部門協商,就共同推動文化與相關領域的深度融合建立合作機制。
一是推動文化與教育融合。省文化廳將與省教育廳在資源共享、文化傳承與保護、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開展合作。共同建設各地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湖北外國留學生中華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湖北省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豐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內容,建立“江城大學生藝術講堂,提高大學生藝術素養﹔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課程,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鼓勵大學生赴基層開展文化藝術志願服務,支持公益文化機構吸納大、中、小學生開展文化志願服務和教學實習﹔組織縣級文化藝術工作者,定期到農村中小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教學輔導工作,指導農村中小學校開展“大家唱大家跳”等藝術教育活動。
二是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省文化廳將與省科技廳開展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平台建設,建立以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核心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形成科技支持文化發展的氛圍。共同支持“武漢東湖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著力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品牌。每兩年遴選一批省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項目資金上予以重點扶持,重點培育3—5家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品牌企業。共同培育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市場中介機構,服務文化科技融合企業創新。組織文化企業與科技企業對接,促進文化科技成果轉化。設立文化科技融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各類民間資本、擔保機構和風險投資公司加大對文化科技融合產業的投資。每年組織一次面向大學生的文化科技創意設計大賽,舉辦1—2次文化科技復合型人才培訓班,培養一批既懂文化又懂科技的復合型人才。
三是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省文化廳將與省旅游局聯合舉辦文化旅游名家論壇,挖掘荊楚文化旅游資源,研究制定文化旅游市場開發策略。開展“文化活動進景區”活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演出節目,提升重點景區現有演藝活動質量和水平。在武漢、宜昌、襄陽、十堰、恩施、神農架分別打造一台高水准、有特色、受歡迎的駐場演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項目﹔對省內國際性節慶活動進行重點指導、政策扶持和智力支持,引導提高各類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市場化經營水平。將重點(特色)博物館和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重點旅游線路,打造荊楚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禪宗文化等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以山水、古建和特色產業為基礎,以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開發重點,挖掘特色農耕文化資源,打造鄉村文化休閑旅游精品。舉辦全省文化旅游歌曲青年歌手大賽、湖北文化旅游紀念品創意設計大賽。
四是推動文化與城鄉建設融合。省文化廳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簽訂《城鄉建設與文化傳承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制定2014—2016年行動計劃。2014年將啟動《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湖北省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立法工作,《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導則》編制工作,湖北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調研、普查、評估工作,公共文化服務的有關指標納入新型城鎮化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工作。開展文物保護工程定額的編制工作,舉辦以“城鄉建設與文化傳承發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雕塑設計”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開展1-2次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與管理執法督查。開展一批傳統村鎮保護利用和農村“三生”空間規劃建設試點項目,爭取在3年內完成全省100處具有良好歷史傳統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傳統村鎮保護典范。(來源:湖北省文化廳)
上一篇: 湖北省五廳局採取積極舉措協同改革融合發展 |
下一篇: 湖北省春節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