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湖北
湖北
湖北省五廳局採取積極舉措協同改革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14-02-20 10:56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4-02-20

  為深入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四次會議精神,推動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由湖北省文化廳發起,經省委、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住建廳、省旅游局五廳局,就加強相關領域的合作形成了高度共識,並於2014年2月18日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尹漢寧,副省長郭生練出席座談會。

  尹漢寧表示,五廳局緊扣改革、發展兩個關鍵詞,採取積極措施協同改革融合發展的做法非常好,順應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要注重“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要求,是湖北省廳局協同改革、融合發展的一個創新舉措,對推進“五個湖北”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尹漢寧強調,五廳局合作,不是針對某一個領域,而是一個全方位的合作﹔不是1+4的概念,而是合作、共贏、多贏。五廳局合作有實際內容,有內在需求,有合作基礎,相信合作一定會取得有效成果。對於已經達成共識的合作項目,要盡快啟動,扎實推進,早見成效。

  郭生練充分肯定了五廳局解放思想攜手共建廳局合作機制的創新舉措,並要求各廳局以《合作備忘錄》的簽署為契機,通力合作,真抓實干,使各項合作內容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切實推動各項事業取得突破性發展。

  省文化廳廳長雷文潔、省教育廳廳長劉傳鐵、省旅游局局長錢遠坤、省科技廳副廳長周愛清、省住建廳總規劃師童純躍,分別就發揮各單位職能,推動相關領域的融合發展發言。雷文潔在發言中介紹了五廳局建立合作機制的經過,省文化廳積極推進文化與教育、科技、旅游和城鄉建設融合發展的基本考慮,以及合作的重點內容。她表示,省文化廳在合作中,一是堅持“服務第一”的理念,積極為相關廳局發展提供文化支持和服務﹔二是堅持“借船出海”的理念,充分利用相關廳局資源促進文化改革發展﹔三是堅持“合作多贏”的理念,搭建高位平台,推動各方改革發展取得新的突破。通過與上述部門的共建共享,雙向服務,協同改革,融合發展,力爭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大力度地推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作出文化部門應有的貢獻。雷文潔強調,推進文化與教育、科技、旅游、城鄉建設融合發展,是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的十件大事之一,省文化廳將以此次簽署系列合作備忘錄為契機,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規劃銜接,推進合作高效務實、互利共贏、深入持久。

  五廳局合作的具體事項共有38條,內容實、范圍廣、可操作性強,將為推進全省相關產業融合、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等發揮積極的示范和帶動作用。下一步,五廳局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各自優勢,履行各自職責,密切工作協作,狠抓議定事項的落實。

  在文化與教育方面,省文化廳將與省教育廳在資源共享、文化傳承與保護、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開展合作。共同建設各地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湖北外國留學生中華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湖北省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豐富“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內容,建立“江城大學生藝術講堂,提高大學生藝術素養﹔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課程,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鼓勵大學生赴基層開展文化藝術志願服務,支持公益文化機構吸納大、中、小學生開展文化志願服務和教學實習﹔組織縣級文化藝術工作者,定期到農村中小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教學輔導工作,指導農村中小學校開展“大家唱大家跳”等藝術教育活動。

  在文化與科技方面,省文化廳將與省科技廳開展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平台建設,建立以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核心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形成科技支持文化發展的氛圍。共同支持“武漢東湖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著力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品牌。每兩年遴選一批省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項目資金上予以重點扶持,重點培育3—5家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品牌企業。共同培育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市場中介機構,服務文化科技融合企業創新。組織文化企業與科技企業對接,促進文化科技成果轉化。設立文化科技融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各類民間資本、擔保機構和風險投資公司加大對文化科技融合產業的投資。每年組織一次面向大學生的文化科技創意設計大賽,舉辦1—2次文化科技復合型人才培訓班,培養一批既懂文化又懂科技的復合型人才。

  在文化與城鄉建設方面,省文化廳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簽訂《城鄉建設與文化傳承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制定2014—2016年行動計劃。2014年將啟動《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湖北省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立法工作,《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導則》編制工作,湖北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調研、普查、評估工作,公共文化服務的有關指標納入新型城鎮化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工作。開展文物保護工程定額的編制工作,舉辦以“城鄉建設與文化傳承發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雕塑設計”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開展1-2次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與管理執法督查。開展一批傳統村鎮保護利用和農村“三生”空間規劃建設試點項目,爭取在3年內完成全省100處具有良好歷史傳統風貌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傳統村鎮保護典范。

  在文化與旅游方面,省文化廳將與省旅游局聯合舉辦文化旅游名家論壇,挖掘荊楚文化旅游資源,研究制定文化旅游市場開發策略。開展“文化活動進景區”活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演出節目,提升重點景區現有演藝活動質量和水平。在武漢、宜昌、襄陽、十堰、恩施、神農架分別打造一台高水准、有特色、受歡迎的駐場演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項目﹔對省內國際性節慶活動進行重點指導、政策扶持和智力支持,引導提高各類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市場化經營水平。將重點(特色)博物館和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重點旅游線路,打造荊楚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禪宗文化等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以山水、古建和特色產業為基礎,以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開發重點,挖掘特色農耕文化資源,打造鄉村文化休閑旅游精品。舉辦全省文化旅游歌曲青年歌手大賽、湖北文化旅游紀念品創意設計大賽。(來源:湖北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