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的支持下,經過近半年籌備,11月7日至11日,湖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聯袂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共同舉辦了首屆中國湖北文化藝術品博覽會。
本屆博覽會以“品位、經典、多彩、民族”為主題,著眼於展示文化藝術業發展成果,彰顯藝術品深厚內涵,打造集藝術品博覽、藝術品交易和藝術品信息交流於一體的綜合平台,促進藝術、資本、產業的有效融合,主要有以下特色和亮點:
一是展會高端化,名家薈萃規格高。邀請了青銅器、玉器、書畫、陶瓷、織繡、收藏等方面的近百名專家,為博覽會提供專業、權威的鑒定評估咨詢服務,為市民現場表演和免費咨詢,拉動了展會人氣,提升了展會層次。
二是展覽精品化,珍品雲集規模大。立足於打造國內一流藝術品展會品牌,在展品的選擇上力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和商業性相統一,既能體現一個時代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又能代表著某一文化業態發展的優秀成果,同時又要經得起市場的檢驗。從而確保了展會的專業化、精品化和市場化。藝博會上展品總價值超過30億元,其中,海外回流的國寶級珍品“兮甲盤”、代表楚文化的重要青銅器“楚王盦恷青銅壺”等一批國寶級傳世文物,汝窯、哥窯、鈞窯、定窯等一批精美絕倫的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全國19個省市文物商店、知名古董收藏機構帶來的風格各異的精美文物和藝術收藏品,以及100余位書畫名家的350幅精品力作成為展會亮點。
三是風格多元化,荊楚風採特色濃。本次藝博會既注重覆蓋面和輻射性,也強調地域性和民族性。參加博覽會的各地展商共計212家,其中省內展商87家,省外展商125家,包括來自美國、英國和我國香港、台灣等境外展商16家。英國華人收藏家協會、台灣珠寶協會、中國收藏家協會、大唐西市古玩城、宜興紫砂藝術收藏委員會、全國各省文物商店等均集體組團參展。展品共計30余萬件,其中境外展品2000余件。展會特設了3500平方米的湖北文化藝術品展示區,以“荊楚風華”為核心,各市州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創意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工藝美術精品和古玩爭奇斗艷,盡展荊楚文化風採。
四是活動惠民化,貼近生活反響好。藝博會突出市民在博覽會中的主體地位,精心安排了知名文物鑒定專家免費鑒寶、文物捐贈、專題講座、藝術品收藏知識宣傳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主題活動,讓藝博會好戲不斷精彩連連,在武漢客廳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成功吸引8萬多人次到場參觀。免費鑒定活動中,10位國家級文物鑒定專家,為230多位慕名前來的市民免費鑒寶﹔為引導群眾“放心體驗藝術魅力”,開展了“2014湖北藝術品市場法制宣傳周”活動,向參會群眾宣傳藝術品收藏方面的法律法規知識,重點推介了10余家誠信畫廊和拍賣企業。惠民活動參與性強,實用性高,互動性佳,讓廣大市民得以更深切地感知文化、品評文化、消費文化。
五是運作產業化,面向市場潛力大。堅持藝術產業化,成果全民化的理念,在保障人民群眾精神基本文化權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大力發揮市場的引導、促進作用,有力推動了湖北省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展會成交額超過1.3億元,其中現場成交額5600多萬元,意向成交額7800萬元,顯示出湖北省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藝博會不僅為展商帶來了線上交易,還提供了線下商機。展會期間,參展客商成功與武漢東西湖區達成了茶文化館和綜合博物館兩大合作項目,協議投資總額共計8000多萬元。
此次博覽會是湖北省舉辦的首次較大規模的專業性文化產業展會,是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的一次有益嘗試。展會的成功舉辦,展示了全省文化藝術品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增強了我們將湖北文化藝術品博覽會打造成我國中部地區文化藝術品展會品牌,將武漢市培養成中部乃至全國藝術品交流中心的信心。(來源:湖北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