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湖北
湖北
湖北全面調研全省藝術院團和地方戲曲
發布時間:2015-07-15 10:51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07-15

  今年5月以來,湖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嚴榮利率調研組先後9次歷時20余天,深入全省15個地市的60個市縣區,實地考察60余個國有文藝院團和民間戲曲班社,全面調研全省藝術院團和地方戲曲的生存發展現狀,宣傳講解有關政策規定,看望慰問一線演職人員,探求商討推動藝術院團建設和地方戲曲振興發展良策。 

  一是用實功,務求高效調研組在事先審讀各劇團劇種匯報材料的基礎上,深入每個院團排練場、劇場、工地、藝術檔案室、庫房、演職員宿舍等場所,察看場館設施,檢查服裝及舞美設備,查閱藝術資料檔案,觀摩演員排練演出,聽取傳承人介紹並觀看表演,召開現場座談會交流互動,全面翔實地掌握全省藝術院團和地方戲保護發展第一手資料。期間,調研組還深入流動舞台車的下鄉演出現場、民辦劇團夜晚演出台前、戲曲票社活動場所等觀看戲曲表演,慰問鼓勵基層演職員﹔現場觀看了戲曲傳承人表演的北路子花鼓戲、荊河戲、梁山調和湖北越調等稀有劇種演出,圍繞其歷史起源、分布情況、音樂流變、劇目留存、人才隊伍等進行交流﹔專程赴荊州孫叔敖衣冠塚、老郎廟遺址(戲曲鼻祖優孟像供奉地)憑吊,並多方查閱優孟的有關資料,考證戲曲起源及湖北源遠流長的戲曲歷史。 

  二是摸實情,務求透徹。湖北全省90余個專業藝術院團,其中地方戲曲院團50多個,對有兩個以上院團的漢劇、楚劇、荊州花鼓戲、黃梅戲、豫劇、南劇和曲劇等,要求其加大力度進行藝術創作、人才培養和惠民演出﹔對陽新採茶戲、竹溪山二黃、崇陽提琴戲等僅有1個專業藝術院團演出的10個劇種,要求其加快保護發展的步伐﹔對湖北越調、荊河戲、梁山調等一批僅有傳承人和民間班社活動的瀕危劇種,要求其迅速搶救整理。近年來,各專業藝術院團和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戲下鄉活動,年均完成演出2萬多場,服務觀眾約2400多萬人次,深受百姓喜歡。與此同時,調研發現,大部分院團特別是戲曲院團面臨巨大的生存發展壓力,有的劇團沒有專業劇場,有的沒有排練場,有的租用排練場,有的甚至已基本處於休克狀態﹔大部分院團特別是戲曲院團人才匱乏,行當不全,有的已20多年沒有招收年輕演員,演職人員嚴重老化,主創人員缺乏﹔劇團送戲下鄉演出補貼偏低,普遍存在多演多賠的現象,個別市縣每場演出僅補助100元,有的甚至沒有補貼,嚴重影響制約了藝術院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積極性。 

  三是謀實策,務求管用調研組通過書面了解和查閱史料,堅持帶著問題下基層求證疑惑、啟發思路,一路調研一路思考,尋求良策。針對調研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補充完善擬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推動湖北地方戲曲保護與發展的意見》,積極建議將藝術院團建設、地方戲曲發展納入正在制定的湖北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和文化事業十三五規劃等文件中,從制度層面加強指導推動﹔同時,兩次專題召開地方戲曲劇種研究工作會議,以加強對10個天下獨一團劇種的保護傳承作為示范,從政策層面對全省院團建設和地方戲保護予以指導﹔5月份以來,首次集中安排獲獎戲曲劇目在省內外同步展演,以重大戲曲藝術活動展示湖北戲曲發展成果、擴大荊楚文化影響,尋求更多資源支持推動全省藝術院團建設和地方戲發展。 

  此次調研活動是湖北省1995年戲曲普查以來,又一次進行的全省范圍內藝術院團和地方戲曲全面調研,有利於摸清其家底和發展現狀,為下一步制訂出台湖北省藝術院團建設和地方戲保護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參考和可靠依據。(來源:湖北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