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湖北
湖北
湖北實施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古老遺址重煥新風華
發布時間:2024-04-18 11:1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4-18
  揭示夏商文化在長江流域傳播與分布的武漢盤龍城遺址、反映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達到極高水平的荊州熊家塚、迄今發現的古礦遺址中持續生產時間最長的黃石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湖北規模龐大、價值重大、影響深遠的大遺址,是荊楚大地悠久歷史文化的實物見證。
  為加強大遺址傳承發展,打造荊楚文化重要標識,2019年湖北省政府決定實施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目標是到2023年,圍繞“人類起源”“文明起源”“楚文化”“三國文化”“土司文化”“紅色文化”“荊楚名人”等主題,建成開放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不少於20個,大遺址保護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成為中國大遺址保護南方示范區。
  近年來,湖北實行“政府主導、規劃引領、考古先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全面推動荊楚大遺址保護利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年1月,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圓滿完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表示,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國家文化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為主體的荊楚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個青銅器就是知名的隨州曾侯乙編鐘復制件,為什麼會在這裡看到它呢?是因為專家對編鐘進行光譜測定,推測出它的銅料來自銅綠山。”近日,湖北省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講解員游霜向觀眾一一介紹館中藏品,大冶悠久的採礦史令人感嘆不已。
  大冶有著4000多年的採冶史,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大冶市境內的礦冶遺存多達135處。其中,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第三批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之一,被認為是採冶延續時間最長、採冶規模最大、採冶鏈最完整、採冶技術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古銅礦遺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通過實施6個遺址本體保護項目,數字化監測與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建成博物館新館和遺址公園的核心區,進一步加強展示利用。據了解,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新館於2023年6月建成開放。“以更豐富的考古資料和生動的展陳形式,向世人呈現銅綠山作為中國青銅文化奇跡、中國礦冶考古奇跡的歷史文化價值。”該負責人說。
  從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新館,到依托李時珍墓建成的專題紀念館,再到容美土司(屏山爵府)遺址在文物本體保護的同時完善展示配套設施等,湖北結合實際、提高標准、系統打造,按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園一策”原則,形成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湖北特色。
  大遺址不僅是荊楚文化的鮮明標識和展現長江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也已經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不久前,在湖北荊門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行的“遇見谷文明﹒TAO醉屈家嶺”活動中,從當地特產展會到文創集市,從花神國風盛典到百姓大舞台,再到現場的陶藝制作、房車展……每項活動都展現了現今屈家嶺的獨特風採。
  近年來,當地大力加強屈家嶺農耕文化品牌建設,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選長江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並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我們正以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業+旅游’‘康養+旅游’‘文體+旅游’。”管理區相關負責人說,到2026年,屈家嶺力爭實現年游客接待量1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億元。
  據介紹,湖北還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考古遺址公園創建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景區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加強考古遺址公園形象宣傳和價值展示,並注重打造考古遺址公園文旅IP,多項考古遺址公園文創產品在各類展會上深受好評。
  李述永表示,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是“結項”不是“結束”,下一步,湖北還將繼續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利用,讓陳列在荊楚大地上的遺址“活”起來,“火”起來。(瞿祥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