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這片浸潤著熱血與堅韌的土地上,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簡稱“三大精神”)猶如三個璀璨的精神坐標,串聯起不同時代的擔當與赤誠,共同鑄就了荊楚兒女的精神脊梁。
大別山精神以“堅定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先鋒”為內核,是鄂豫皖蘇區軍民28年革命斗爭的結晶。抗洪精神源於1998年荊江抗洪,凝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力量。抗疫精神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充分彰顯,體現“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湖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要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湖北文旅系統正以“活化”為鑰,讓“三大精神”在新時代的土壤中扎根生長,既守護精神根脈,更讓其成為驅動發展的鮮活力量。
6月25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三大精神”主題紅色資源推介名錄。該名錄基於全省普查登記的4800余處紅色旅游資源,經普查專家委員會審核,精選100處紅色地標編制而成,涵蓋辛亥革命以來的重要會議舊址、戰役遺址、先烈故居、烈士陵園等,包括中共五大會址、八七會議會址、董必武故居、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園等。
“此次發布的百大紅色地標,正是對‘三大精神’的具象化呈現。”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遍布荊楚大地的紅色地標,不僅是波瀾壯闊革命歷史的見證,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荊楚篇章的生動載體,承載著信仰的力量、奮斗的足跡。
位於湖北長陽都鎮灣鎮的麻池革命舊址周圍古樹環繞,庄嚴肅穆。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賀龍先後五次來到麻池指導革命斗爭,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第六軍,建立了鄂西地區第一個建制最為齊全的蘇維埃政府。都鎮灣鎮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丹說:“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洒熱血,今天,我們應該賡續紅色血脈,為把我們的家鄉建設成革命先烈所向往的那樣而不懈努力。”
以“三大精神”主題紅色資源推介名錄發布為契機,湖北深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優化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推動紅色資源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切實讓紅色地標“活”起來,讓革命精神“傳”下去。
7月31日,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傳承三大精神 追尋紅色足跡”研學旅游產品暨“赤黃紅”精品旅游線路發布活動在湖北洪湖舉行,結合情景講述等形式,闡釋“三大精神”的內涵,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引導青少年在研學實踐中賡續紅色血脈。現場發布了大別山精神探尋之旅、抗洪精神探尋之旅、抗疫精神探尋之旅3條精品研學線路。
湖北衛視主持人段建海圍繞“信仰之光”主線,講述了3個紅色故事:革命伉儷陳潭秋、徐全直為革命事業犧牲個人家庭的事跡﹔1998年抗洪搶險中,簰洲灣變電站干部職工堅守崗位,在洪水威脅下爭取1小時21分鐘供電時間,為3萬群眾撤離提供照明﹔2020年參與武漢抗疫保衛戰的大學生,如今在各行各業貢獻力量,傳承抗疫精神。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三大精神”鮮活起來。
與此同時,湖北文旅系統廣大干部群眾也在追尋紅色記憶中更好地傳承“三大精神”。近日,洪湖市文化旅游發展中心的李元小川在紅色湘鄂西旅游區的“九八抗洪”紀念園宣講抗洪精神,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干部職工、專家學者、紅色故事講解員等近200人參加活動。
“當年,軍民們以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戰勝了8次凶猛的洪峰,憑著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韌勁,排除了12處可能潰口的險情。”大家隨著李元小川的腳步一起參觀了“九八抗洪”紀念園後,紛紛表示要將抗洪精神融入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實干實績為湖北“支點”建設貢獻力量。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和游客在瞻仰紅色地標、感悟“三大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激發奮進豪情,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注入不竭精神動力。(瞿祥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