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群眾藝術館:文化惠民“常紅”變“長紅”
發布時間:2024-05-08 10:4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5-08
文化惠民,人才是關鍵。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群眾藝術館館長孫娜說:“我們通過加強文化志願者隊伍建設,培養了一大批文化惠民骨干,打造了文化志願服務團隊。”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群眾藝術館實施了文化志願者大培訓工程,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請上來走下去、結對子種文化等方式,培養了群星舞蹈隊、夕陽紅藝術團、愛樂管樂團等70余支優秀文化志願服務隊伍和器樂梁佰讓、舞蹈王淑范、書法趙哲等百名文化志願服務帶頭人,以及編曲周志剛、作曲韓冰、聲樂劉逸博等千余名文化志願服務骨干,形成了地區、縣區、鄉鎮、村屯4級文化志願服務網絡,為文化惠民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日前,大興安嶺地區群眾藝術館組織聲樂、舞蹈、器樂等文化志願者,組成文化惠民小分隊走進呼中區呼中鎮,演出了歌伴舞、舞蹈、詩朗誦、快板等節目。同時,開展以演帶訓活動,邀請當地文藝人參與演出,並在演出前進行精心輔導、演出後進行總結,並針對不足進行指導,提升了當地文藝人的舞台實踐經驗。大興安嶺地區群眾藝術館文藝部主任戰慶學說,向廣大文藝愛好者傳授文藝技能、舞台經驗、演出技巧後,看到原本不願意登台的村民變成了舞台上的活躍者,非常有成就感。
為了讓文化惠民服務由“常紅”變“長紅”,大興安嶺地區群眾藝術館除了創建文化惠民扶持機制外,還通過實施公益大講堂、演出大慰問、非遺大傳承、雲端大展示等六大文化惠民計劃,把文化惠民之風吹進大街小巷、社區廣場、鄉鎮村屯、田間地頭。
群文進景區是大興安嶺地區群眾藝術館文化惠民的重要內容。該館每年會組織優秀文化志願者走進百泉谷景區、北極村景區、鹿鼎山景區等地,開展文藝演出、美術書法攝影展、非遺體驗互動展示等文化活動。鬆嶺區飛龍山景區負責人表示,在文化進景區的帶動下,景區的美譽度提升了,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值得關注的是,大興安嶺地區群藝館還把歌曲《越往北越美》、詩歌《興安嶺上歌飛揚》、散文《嶺上花開》等一大批贊美大興安嶺旅游風光的文藝作品搬上當地社區文化藝術節、漠河北極光節、地區旅發大會文藝演出等舞台,還到哈爾濱、北京、深圳等地進行展示,還在線上進行展播,提升了大興安嶺的影響力。
原創惠民是大興安嶺地區群眾藝術館文化惠民的一大特色。該館組織美術骨干孫賀、舞蹈骨干田明鑫、攝影骨干薛然等,創作書法作品《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版畫作品《秘嶺鹿蹤》、廣場舞《大嶺秘境﹒興安風情》等謳歌大興安嶺的原創作品,通過舉辦原創音樂會、原創綜藝晚會、原創專場演出等方式,把原創作品送進千家萬戶,提升大眾的文化自信。(張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