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葫蘆畫、木雕、魚拓畫、羊毛氈手套等,精致的非遺產品琳琅滿目﹔北安柳派二人轉、璦琿瑪虎戲、俄羅斯手風琴,精彩的非遺展演輪番登場……為期4天的中俄非遺市集以精湛技藝和沉浸式體驗,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化體驗。
作為中俄文化大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黑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5年黑龍江省中俄非遺市集日前在黑河市舉辦市集。市集聚集了中俄兩國55個非遺項目,設置了非遺文創產品展示區、非遺游樂區、數字非遺展區等七大區域,通過展覽、展演、展銷、體驗等方式,讓游客沉浸式感受中俄非遺魅力。
黑河市愛輝區璦琿葫蘆制作技藝展台前,圍滿了游客。“運用烙畫、雕刻、彩繪、針刺、掐絲琺琅及器皿制作等技藝,將山水、民俗、花鳥、人物等巧妙地呈現在葫蘆上,每件作品皆獨具韻味。”璦琿葫蘆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俊梅向游客介紹。
黑河市非遺項目魚拓制作技藝展位上,陳列著《二龍騰飛》《好運連連》《富貴魚》等各種魚拓畫,因形象逼真、鱗片清晰、濃淡自然、層次鮮明、構圖新穎受到游客的青睞。據魚拓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偉夫介紹,魚拓是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技法和藝術,包括對活魚進行清洗、定型、打顏色等。
此外,北安木雕制作技藝、遜克瑪瑙雕刻技藝、哈爾濱麥稈剪貼技藝、齊齊哈爾北方柴燒窯技藝、牡丹江萬家結繩制作技藝等來自國內其他地區的非遺項目也吸引著眾多游客。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非遺項目也向游客展示其獨特魅力。
俄羅斯展位前,動物卡通版的手套、帽子、拖鞋等羊毛氈產品,其幽默、夸張的造型吸引了大量游客﹔木雕、陶瓷及黏土制品因做工精致、俄羅斯特色鮮明受到游客的歡迎﹔玩偶系列羊毛氈制品及紡織品等,因較強的實用性成為市集一大亮點。
俄羅斯非遺傳承人代表團負責人扎伊採娃﹒娜塔莉婭﹒亞歷山大洛夫娜表示,在中俄非遺市集上充分感受了黑河民眾的淳朴和熱情,更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非遺市集上,最熱鬧的地方要數非遺展演區。寬大的舞台上,北安柳派二人轉、璦琿瑪虎戲、俄羅斯手風琴表演等12個節目每天循環展演,特別是鄂倫春族口弦琴、鄂倫春族傳統民歌及傳統舞蹈等具有黑河市濃郁地方特色的節目,更是讓市民、游客大飽眼福。中俄非遺傳承人同台交流切磋技藝的場景,成為兩國文化深度交融的生動注腳。
“希望通過非遺展演帶領觀眾了解非遺、記住非遺、走進非遺、愛上非遺。”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一級調研員劉晨樂說。
在互動體驗區,游客可以品嘗滿族八大碗、墨爾根驛站馬肉干等非遺美食,沉浸式體驗樺樹皮畫、魚皮畫制作。趣味投壺、夢想紙飛機等非遺互動玩法,吸引著不同年齡段的觀眾踴躍參與。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盛任表示,文化交流既是軟實力載體,也是硬實力支點,通過在黑河市舉辦中俄非遺市集,推動了中俄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和認知,增進了中俄兩國民眾的友誼,促進了文旅消費、擴大了中俄文化影響力。
“中俄非遺市集活動不僅集中展示了中俄兩國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搭建了起一座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梁,加深了中俄兩國民眾的文化認同感,帶動了中俄間文化貿易的發展。”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李慶江說。(張建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亞布力冰雪文化展館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