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黑龍江
黑龍江
黑龍江綏化:“非遺+”為傳承注入活力
發布時間:2025-11-11 11:3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11-11
  近年來,黑龍江省級非遺多彩靈透黑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興印制作的黑陶,因色彩鮮艷、藝術感濃郁、畫面內涵豐富而受到市場青睞。這項技藝的市場傳承是黑龍江省綏化市開展非遺傳承的一大亮點。
  “綏化市有市級以上非遺項目123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51項。已建立完備的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其中,望奎縣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綏化市緊緊圍繞項目、傳承人、基地、保護單位‘四位一體’傳承保護模式,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綏化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劉忠民說。
  非遺項目家庭式傳承是綏化市非遺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綏化市青岡縣胡氏膏藥坊,治療風濕骨病的各種膏藥擺滿了貨架,牆上多面錦旗彷佛在講述黑龍江省級非遺胡氏系列膏藥制作技藝家庭式傳承的故事。作為年輕的傳承人,胡晨光與該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胡立軍、綏化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胡麟光、青岡縣級代表性傳承人胡吉光,組成了四級家庭傳承脈絡。胡晨光表示,家庭式傳承確保了胡氏膏藥300余年的有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胡氏膏藥多年來始終堅持醫者仁心理念,通過“胡氏膏藥+慈善”的形式,僅近5年就向社會捐助胡氏膏藥兩萬多貼。胡晨光看到該縣勞動村很多村民患有風濕骨病,向該村捐助胡氏膏藥8000多貼,受到了村民稱贊。
  為了讓非遺項目得到有效傳承,綏化市全力推動非遺走進百姓生活,鼓勵支持非遺傳承人以多種方式進行非遺展示、傳承。
  黑龍江省級非遺蘭西挂錢傳承人李樹曾、宋成玲每年帶著蘭西挂錢走進多所中小學,每學期授課300余課時,參與學生達1200多人。老師和學生家長紛紛表示,學生通過學習蘭西挂錢,上課時注意力集中了,也推動了蘭西挂錢的普及。
  據了解,綏化市每年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3000余課時,綏化學院開設剪紙課程,綏化市老年大學開設麥秸畫課程,慶安縣將慶安版畫列入中、小學教學。綏化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非遺科科長姜麗影表示,在校園中傳承非遺,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有機結合,構建起獨特的非遺美育體系,極大激發了學生傳承非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綏化市的“非遺+旅游”傳承方式,為非遺傳承注入了發展動力。綏化市春服系列活動、秋收系列活動、肇東小餅美食文化活動等文旅活動,都設有非遺市集,吸引游客購買非遺產品。綏化市每年舉辦的“4+5+N”四季文旅活動,在精彩的花車巡游隊伍裡,由海倫剪紙、彭氏燈彩、蘭西挂錢等傳統非遺項目組成的花車,生動展示了綏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非遺進景區讓非遺通過旅游市場走進千家萬戶。綏化市將草柳編、剪紙、東北大秧歌等非遺項目,通過展演、展覽、展銷等方式,深入蘭西黃崖子關東民俗文化村、海倫市四大坊民俗文化村、望奎縣植物園等景區,不但提升了景區的文化內涵,還讓很多非遺產品成為暢銷款旅游紀念品,為景區增添了新業態。
  “非遺+文創”為非遺傳承注入了強勁動力。綏棱以農民畫經典作品為靈感,開發出涵蓋冰天雪地、農業農村、田園生活等主題的農民畫文創產品。蘭西將剪紙技藝與LED技術結合,制作成非遺小夜燈。據了解,綏化市通過非遺項目已開發出剪紙系列、竹雕系列、版畫系列等20個系列上千種非遺文創產品,推動非遺項目覆蓋更多更廣人群。
  為營造良好非遺傳承環境,綏化市近年來在非遺基礎設施上加大投入,先後創建了海倫市北派二人轉傳承保護中心、北林區龍江劇藝術中心、付清超剪紙工作室等非遺傳承機構,吸引百姓走進非遺場館,學習非遺技能、開展非遺活動、制作非遺作品,形成活態傳承與靜態展示相互補充、發掘保護與特色開發良性互動的局面。
  劉忠民表示,綏化非遺保護下一步將向著品牌化方向邁進,通過打造非遺文創品牌、非遺美食品牌、非遺旅游紀念品品牌等10個品牌,吸引更多人了解非遺、參與非遺、愛上非遺。(張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