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年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堅持以鄉村旅游為引領,以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為抓手,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使散落在鄉野山頭的好山好水轉化成“真金白銀”,讓一個個無人問津的“窮溝溝”變成“富窩窩”,在中原大地上描繪了一幅幅“農村面貌持續改善、農業經濟升級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美好生活共建共享”的美麗畫卷。在4月13日召開的全國文化和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現場會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作為四個單位之一進行大會交流發言。
頂層設計引領,找准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河南省內的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三山”地區總面積6.67萬平方公裡,約佔全省總面積的40%,共涉及12市52縣(區)637個鄉(鎮)11906個村,總人口2200余萬,是全省鄉村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山水、森林、中藥等自然資源富集地帶,具有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高規格召開“三山”片區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把鄉村旅游納入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用“硬杠杠”引起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標准編制“三山”片區鄉村旅游規劃,聯合省交通廳出台《河南省旅游公路網規劃》,規劃打造約16600公裡一帶一廊多環旅游公路,直接聯通90%以上的區域,打造河南版鄉村旅游1號公路。高效益推動“三山”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以縣域旅游為基本單元,以鄉村康養旅游為突破,帶動更多群眾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飯”。
品牌培育增效,提升鄉村旅游發展起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始終將群眾能否廣泛參與、是否廣泛受益,放在發展鄉村旅游的突出位置,推動利益聯結機制聯得更實更緊更牢,切實讓鄉村旅游發展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富民效果,聯合河南省鄉村振興局開展全省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推出全國首個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的省級地方標准,將休閑康養、民宿旅居等內容與鄉村建設、共同富裕一並布局、一體打造,並將示范村創建納入財政銜接資金和統籌整合資金保障范圍,有效破解了政策資金使用瓶頸。先後遴選兩個批次391個全省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單位,認定首批40個4A級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並對其所在縣(市)給予獎補資金3.2億元,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熱烈歡迎。近年來,全省先後打造全國鄉村旅游特色村38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3個、省鄉村旅游特色村584個,認定50個省級休閑觀光園區、50個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和10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鄉村旅游已成為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
文產文創賦能,激活鄉村旅游發展動能。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找准找足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結合點,推動深度融合、活態融合,實現資源互補、優勢疊加,把鄉村振興之路鋪的更結實、走得更寬敞。在全國率先開展“文化產業特派員”試點工作,全面啟動“三年行動計劃”,首期選定4地20個村進行鄉創實踐。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運營河南省鄉創賦能中心。開展“非遺點亮老家河南”青年鄉村營造行動,在9個鄉村落地90個非遺空間和文創項目。制定《鄉村民宿設施和服務質量要求》省級地方標准,建設“紅旗渠人家”等5個民宿集群,建成運營758家精品民宿,認定28家星級旅游民宿,推動更多村宅變為精品民宿、更多村民升級為“民宿主人”。建設“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研學旅行課程體系,建成研學旅行基地277個、營地18個、課程437節、精品線路4條,發布175條游研學線路產品,打造“游學中國”品牌。
宣傳推介引流,增強鄉村旅游發展實效。從供需兩端雙向發力,實現從“流量”到“留量”轉化,帶動更多群眾共富共享奔“錢”程。打造“老家河南”全媒體矩陣,整合官方網、微、端等新媒體平台,聯動新華社、字節跳動等主流媒體以及境外新媒體賬號,相繼推出“過大年回老家”“老家燈會”等特色活動。在中央電視台投放“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旅游廣告宣傳片,與河南廣播電視台合作推出“奇妙游”“中國節日”系列出圈出彩作品。啟動“河南DOU是好風光”鄉村游助農專項活動,幫扶助農商家132個,上線商品數2457個,開展直播20756場,幫扶創作者8942人,傳播總量6億次,帶動助農交易額近8000萬元。
下一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將持續在產業上帶富、精神上托富、民生上助富上鉚足勁、下真功、見實效,交出文旅推動共同富裕的“出彩答卷”。
一是堅持群眾增收“金標准”。以鄉村運營為關鍵,扎實推進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加快推動休閑康養基地建設。
二是安好集群發展“加壓泵”。以打造民宿集群為切入點,充分利用集群化發展優勢,總體謀篇布局,集中開發、整體運作,推動將品牌影響力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三是打造政策聚合“倍增器”。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省級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有效融合各部門資源優勢、輻射能力,用好用活用足疊加優勢。
上一篇: 2023鄭州市精品劇目演出活動啟動 |
下一篇: 洛陽:全力打造沉浸式研學體驗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