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河南
河南
河南鶴壁:鄉鎮文化站成了“紅色學校”
發布時間:2023-04-27 15:0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4-27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大河澗鄉毛連洞村位於太行山脈牟山腳下,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抗戰時期,這裡聚集了多支武裝力量共同抗日。烽火歲月中留下了湯陰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抗日學校舊址、紅色交通站舊址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鶴壁的第一塊抗日根據地。
  基於這段難忘的紅色記憶,2020年以來,大河澗鄉陸續恢復建設了位於毛連洞村的紅色政權舊址2000平方米,有8個院落144間房屋,主要包括湯陰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抗戰指揮所舊址、抗戰學校舊址、紅色交通站舊址等。同時,整合鶴壁市淇濱區原第九中學閑置教育資源改建紅色教育基地,以紅色教育為主線開展活動,豐富了鄉文化站的活動內容。
  如今,建成後的大河澗鄉文化站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內設圖書室、多媒體室、書畫室、體育活動室、電影院、紅色場館、傳統生活體驗館,配有專職管理員、講解員,已成為鶴壁市面積最大、內容最多、形式最新、服務效果最好的基層文化站。
  大河澗鄉的田慧芳介紹,在鄉文化站建設過程中,大河澗鄉黨委、政府根據當前黨建工作要求以及基層公共文化發展需求,統籌各方資源,打破設施之間的距離和空間障礙,將鄉文化站與毛連洞紅色教育基地有機融合,空間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促,形成了“1+1>2”的公共文化生態圈,讓文化站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助推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推進文化站建設中,大河澗鄉把黨史、市史與區、村歷史文化相結合,既整合了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的場地資源,又提升了黨員干部群眾接受教育的實效。當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舞台藝術形式,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還設置了與黨建教育相關的牟山影院、紅色紀念館、農村通鋪、農村八仙桌、農村大灶台等體驗項目,實現黨建由組織引領向功能引領的轉變。
  位於大河澗鄉的鶴壁市淇濱區原第九中學佔地面積大,但因各種原因已棄建多年。大河澗鄉抓住鄉村振興和紅色教育發展的大好時機,整合資金2000萬元建設紅色基地,並將文化站搬遷到紅色基地。同時,以文化站為依托,將更多紅色文化融入建設,在讓群眾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實景體驗教育。
  大河澗鄉還把文化站進行規劃整合,建設成集吃、住、學、旅為一體的紅色學校,作為黨員干部、學生開展黨性教育、校外活動的陣地。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黨史學習教育優勢,大河澗鄉成立了牟山紅色文化研究會,加大紅色文化傳播力度,廣泛凝聚傳承紅色精神合力,深入研究反擊戰、“三山”戰役等抗日救國的紅色大事記和本地區投身革命、保家衛國的先進人物事跡,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涵,不斷豐富黨史學習教育資源。大河澗鄉還依托紅色文化資源,聯合淇濱區文旅局等部門開發編排《牟山保衛戰》《鶴壁版白鹿原》《太行游擊戰》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紅色文藝節目,寓教於樂、寓教於游,增強紅色文化品牌的參與性、互動性。
  文化站搬入新址後,紅色文化教育已經成為文化站的主打品牌。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相繼落戶文化站內,讓傳統文化融入紅色文化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吃大鍋飯、看紅色電影已成為青少年的必修課,實現了資源互補、資源共享。
  田慧芳說,自2022年大河澗鄉文化站在紅色教育基地共建以來,開展了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接待本市黨員干部3.2萬人次、學生研學23批次1800人次,開展紅色教育活動730場次,企業團建活動56場次,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2場次1200人次,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有效繁榮鶴壁市及淇濱區文化事業發展,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目前的大河澗鄉文化站的集聚效應、漫溢效應逐步顯現,各級各類文化藝術團體、人才因為活動開展在文化站聚集,又通過文化站向鄉村輻射,將文化送到基層,影響和帶動村一級文化活動繁榮,助力鄉村振興。”鶴壁市淇濱區文化和旅游局的牛陸茂表示, 大河澗鄉文化站工作開展,滿足了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鄉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形成了政府主導、社團聯動、群眾廣泛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格局。(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