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河南
河南
詩在“老家河南” 歌詠中國精神
——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綜述
發布時間:2023-10-09 08:4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10-09

  9月27日,歷時一周的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河南鄭州閉幕。本屆中國詩歌節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學者相聚在黃河之畔、詩歌之鄉,一起憑欄而吟、踏歌而行,在詩的故鄉揮洒詩情,在行走河南中“讀懂中國”。這場詩歌界的文化盛宴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作家協會、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於9月21日至27日在鄭州市舉辦,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詩刊》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

  以詩相聚,彰顯文化自信 

  秉承詩歌節創辦之初確立下來的“詩歌藝術的盛會 人民群眾的節日”宗旨,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的主題為“詩在中原 歌詠中華”。本屆中國詩歌節主體活動包括開閉幕式及文藝演出,詩歌主題研討會、詩歌採風創作和征集、群眾性詩歌活動、詩歌主題劇目展演、詩歌主題精品旅游線路發布等,同期河南開展省內詩歌系列活動。

  本屆中國詩歌節取得亮眼成績,呈現四大亮點:

  一是辦節意義特殊。本屆中國詩歌節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舉辦的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藝術盛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的重要舉措。在河南省舉辦本屆中國詩歌節,是文藝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的生動體現,將進一步展現河南省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推動中原地區乃至黃河流域縱深發展。

  二是多地聯動參與。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多地聯動參與的舉辦模式顯示了中原大地居天下之中的胸懷,更彰顯了本屆中國詩歌節的宏大氣勢。本屆中國詩歌節堅持立足中原、面向全國,做到有聲有色有氣勢。整合全國各地詩歌優秀資源,以鄭州為核心,以洛陽、開封為重點,調動鶴壁、安陽、新鄭、登封、鞏義、新密等多個歷史文化名城,並與歷屆中國詩歌節舉辦城市,如成都、西安、宜昌等開展互動,覆蓋地域之廣、影響范圍之大,創歷屆之最。

  三是突出為民宗旨。本屆中國詩歌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有來有往有互動,不僅邀請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參與詩歌節,開展系列學術層面和專業領域的活動,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惠及更多人民群眾,欣賞詩歌藝術、感受詩歌魅力、分享詩歌藝術成果,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四是做好融合文章。本屆中國詩歌節堅持融合思維,做到有詩有景有遠方,將詩歌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如上演舞劇《水月洛神》、豫劇《大河之子》、中國詩歌主題交響音樂會、中央民族樂團“聲詩潤朱弦”古典詩詞合唱音樂會等。同時,將詩歌與科技融合,擴展詩歌展現空間,豐富審美感受。創新詩歌線上呈現方式,發揮線上移動化、社交化、互動化等優勢,與時俱進,吸引更多年輕人,擴大受眾規模,打造“永不落幕的詩歌節”。

  以詩為媒,展示河南風採 

  第七屆中國詩歌節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實際舉措,是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的重要契機,對於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旅游強省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自9月21日開幕以來,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充分貫徹“詩歌藝術的盛會 人民群眾的節日”的辦節宗旨,全省聯動、全民參與。來自全國各地的120多位詩歌名家、文化學者相聚中原,足跡遍布鄭州、洛陽、開封、鶴壁等地,參謁杜甫故裡,親近《詩經》之源﹔開展“中國式現代化詩歌道路”“傳承創新:新舊體詩的百年發展”兩場詩歌研討會﹔發布4條中原詩詞歌賦主題旅游線路﹔《詩刊》面向全國開展了主題詩歌征集活動,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線上、線下還開展了黃河詩會、嵩門待月、詩歌快閃、東門踏歌、詩歌大講堂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詩歌主題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引領群眾感受詩歌魅力,也為河南文旅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和發展活力,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凝聚了磅礡力量,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神振氣。詩歌研討會作為中國詩歌節的重要學術交流活動,邀請領導嘉賓、國內詩人、詩評家、學者、部分詩歌刊物主編和新聞媒體代表參加。周文彰、吉狄馬加、顧浩、葉延濱、吳思敬、趙振江、熊東遨等詩人、詩歌理論家、評論家、專家學者、翻譯家作專題發言,開展學術交流。本次研討會還特別邀請了外賣詩人王計兵、“00後”大學生詩人呂周航等參加。

  本屆中國詩歌節的創作採風以鄭州為中心,輻射洛陽、開封、鶴壁等地,創作採風分為A、B兩組同步進行。其中,A組的採風地點為洛陽市、開封市(含蘭考縣)和鄭州所屬的滎陽市、鞏義市,參觀龍門石窟、白馬寺、龍亭、鐵塔、杜甫故裡、李商隱公園、禹錫園等,並走進焦裕祿紀念館、調研蘭考新農村。B組的採風地點為鶴壁市(含淇縣)和鄭州所屬的惠濟區、登封市、新鄭市、新密市,參觀“中國詩河”、嵩山歷史建筑群、黃帝故裡、白居易故裡、鄭風苑等,並游覽鄭州黃河文化公園、走訪黃河生態廊道。在採風過程中,嘉賓們參加各地舉辦的詩歌主題活動,與中小學生、詩歌愛好者近距離交流,掀起學詩、讀詩、寫詩的熱潮。

  詩歌節是詩人的盛會,更是人民群眾的節日。為擴大群眾參與度,推動詩歌走進尋常生活,本屆中國詩歌節以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三館一站”公共文化服務場館為主陣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群眾參與度高的活動20多項,吸引市民群眾廣泛參與,推動詩意生活成為社會風尚。

  以詩為引,探尋河南“詩”路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中原是詩歌的故鄉。如果說中國詩歌是一條河,那麼河南就處於這條河的源頭,這股源自《詩經》的活水不舍晝夜地匯聚、流淌。中原力量上千年間持續拓展著主河道,在楚辭的波光閃閃中奔流,在漢魏歌賦的浪花朵朵中激蕩,最終在唐詩的群山聳峙中掀起排空巨浪,在宋詞的大河奔流中走向陣陣高潮。“潮平兩岸闊”,最終匯聚成汪洋澎湃的文化大河。

  《詩經》305篇,屬於河南境內的作品就有100多篇,佔總數1/3以上。其中,國風160篇,95篇創作於河南。“漢魏文章半洛陽,魏晉風骨越千年”,漢代第一次形成國家層面的“詩歌熱”。“唐詩半河南”,這裡不僅是許多詩歌大家的故裡,也是無數詩人游歷的熱土,河南承載了半個大唐的不朽詩篇。“無開封、不宋詞”,宋詞是唐詩之後的又一個“文化奇跡”,是中國文學殿堂的又一座高峰。

  從詩歌之源到魏晉風流,從唐詩盛開到宋詞沉香﹔從孔子周游,到李杜結伴行走﹔再到蘇軾、李清照匯聚汴河兩岸,兩千多年來,無數文化先賢在中原大地上行走,譜寫了一篇篇壯麗詩篇。

  這是一場詩歌的盛會。來自全國各地的120多位詩歌名家、文化學者到訪鄭州、洛陽、開封、鶴壁等地,拜謁杜甫故裡,親近《詩經》舊地,徜徉於黃河生態廊道,創作了一批賡續傳統文脈、反映時代風貌的優秀詩歌作品。

  這是一次詩情的綻放。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詩歌節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詩歌主題活動,發布了“跟著《詩經》”“傳唱‘漢魏歌賦’”“誦讀唐詩”“沉吟宋詞”4條中原詩詞歌賦主題旅游線路,使群眾感受詩歌魅力、享受詩意生活。

  這是一曲詩篇的禮贊。在“中國式現代化詩歌道路”“傳承創新:新舊體詩的百年發展”等研討會上,與會嘉賓激情碰撞智慧火花,深入探討新時代詩歌藝術繁榮發展之路,用詩歌抒發人民心聲,反映現實生活,展現時代精神,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磅礡力量。

  這是一段詩意的遠行。在詩意飛揚中,河南、鄭州將繼續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扎實開展群眾性詩歌文化活動,進一步繁榮詩歌藝術、弘揚傳統文化,在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中展現新作為、新擔當。

  閉幕式上還舉行了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優秀組織單位頒牌儀式,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河南衛視5家單位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紀念牌。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當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的華彩帷幕緩緩落下,當一個個背上行囊的背影漸行漸遠,我們在這個秋天吟過的詩句、看過的風景、飛揚的思緒都將成為美好的回憶,期待3年之後的第八屆中國詩歌節在2026年的詩畫浙江再聚首、再相逢。

  讓我們跟著詩詞歌賦行走中原大地,與詩聖詞豪隔空對話,在“老家河南”的城垣殿宇、尋常陌巷、山水之間,一起穿越詩歌長河,一起奔赴詩和遠方,一起暢享詩意人生,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吧!(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