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新聞公報,宣布將74項文獻遺產新列入其《世界記憶名錄》,其中包括中國組織申報的《隨州曾侯乙編鐘》《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國與斯裡蘭卡聯合申報的鄭和遺存《布施錫蘭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國共有18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世界記憶名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2年發起,旨在實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中規定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任務,促進文化遺產利用,提高人們對文獻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其所指文獻遺產不僅包括紙莎草紙、羊皮紙、棕櫚樹葉、木片、石片、紙張等傳統載體,還包括錄音、電視電影作品和數字媒體等新型媒體。
作為此次入選的三位“中國成員”之一,《少林寺碑碣(566—1990)》現存499通,呈現出1424年較為完整連貫的石刻歷史文獻序列,是歷朝歷代少林寺與中國國家政權、名人墨客、世俗社會、海外僧侶等廣泛交往、互動過程中形成的原始記錄,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賦役、軍事、文化、自然景觀等,是研究中國歷代經典文獻、官文書、民間契約、印章的原始、系統、獨特的史料,既見證了少林寺的形成與發展,又真實記錄了中國與印度、日本、韓國、蒙古國等國家之間的文明交流與互鑒進程。
從一份世界記憶名錄看文化檔案的保護與傳承,自1997年以來,包括《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清代內閣秘本檔》《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甲骨文》《少林寺碑碣(566—1990)》等眾多“珍貴記憶”在內,我國已有18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