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8月26日,2025河南省公共文化新空間建設觀摩交流活動在南陽舉行。觀摩團先後走進王村鄉“諸葛書屋”、南陽烙畫傳習所、梅溪沙生活書店、艾益健康養中心4個南陽市優秀公共文化空間,沉浸式感受南陽在公共文化服務創新領域的實踐成果。此次活動以南陽為樣本,旨在為河南省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創新路徑提供借鑒,推動優質文化資源更精准地直達基層、服務群眾。
在各特色空間內,不同維度的文化魅力與服務活力扑面而來。走進非遺主題文化空間南陽烙畫傳習所,工藝大師現場演示烙畫技藝,還手把手指導觀摩團成員親手操作,讓大家深刻感受到國家級非遺項目南陽烙畫的獨特韻味﹔步入跨界康養空間艾益健康養中心,觀摩團成員紛紛參與艾灸體驗,在艾草香氣中親身感受傳統康養技藝帶來的舒適與放鬆,直觀體會“文化+康養”融合發展的創新思路。
社旗縣酒鄉小鎮的嵌入式商圈文化新空間同樣令人眼前一亮。這裡的“諸葛書屋”、酒署文化展館與商圈業態有機融合,讓市民、游客在購物休閑之余,隨時能走進文化空間感受書香與歷史﹔而花船巡游、“古韻新聲向未來”南陽市優秀節目展演等行進式演藝活動,更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演藝形式巧妙結合,既展現出南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彰顯出古今交融的蓬勃生機,給觀摩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些豐富多元的公共文化新空間,是近年來南陽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果。據了解,南陽創新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協同發展模式,著力推動公共文化空間從單一服務供給向多元價值賦能轉型,經過多年深耕,已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建設成果。
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間429個,構建起以“諸葛書屋”城市書房為主體,涵蓋多種類型、覆蓋城鄉全域的公共文化新空間體系,有力推進了“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南陽數字文化館等7個空間入選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優秀案例,10個空間入選2024年全省新空間典型案例。
在公共文化新空間的建設過程中,南陽始終注重“盤活資源、因地制宜”,從頂層設計層面為空間建設指明方向。諸葛亮文化是南陽極具辨識度的文化名片,基於這一優勢,南陽重點打造“諸葛書屋”品牌。為保障書屋建設與運營,南陽累計投入財政資金9230.75萬元,為嵌入式文化空間布局提供堅實保障,目前全市持續運營的“諸葛書屋”已達92座。
在市級統籌強力帶動下,各縣市區積極響應。內鄉縣投入50多萬元在公園、廣場創新設立9個百姓文化空間暨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鄧州市投入600余萬元在城區內建設“諸葛書屋”“穰鄧書房”、24小時自助街區圖書館等項目。
建設是基礎,運營是關鍵。為了讓公共文化新空間“建得好”“用得活”“能服務”“可持續”,南陽市積極穩妥推進建管分離,突破“政府大包大攬”傳統定式,優化資源配置。一方面推行“公辦民營”模式,在保障基礎性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吸納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豐富空間業態﹔另一方面實施 “民營公助”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拓展公益性服務,將其作為公共文化新空間的重要延展與有益補充。
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任永亮介紹,下一步,南陽將優化空間布局、推進“空間+”戰略、數字賦能新空間、細化社會力量參與運營等,讓新空間不斷煥新,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貢獻南陽力量。(陳關超 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