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一種“科技感十足”的文旅新玩法在海南文昌悄然走紅。10月1日至8日,位於文昌市龍樓鎮的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升級後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並開展為期8天的運營壓力測試。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此不僅可以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的輝煌歷程,還能通過VR(虛擬現實)、XR(擴展現實)、飛行影院等沉浸式體驗項目,踏上一場星辰大海之旅。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一直是航天愛好者的熱門目的地。今年暑期以來,中心完成了大規模的升級改造,整體參觀面積由原來的1000平方米擴大至6700多平方米,接待能力從原先的日均5000人提升到1.5萬人。項目負責人何金剛介紹,經過煥新改造的場館不僅空間更大、展陳更豐富,還在展示形式和互動體驗上實現了全面提升,在“科普+旅游”融合發展中探索出新路徑。
走進科普中心,六大展館各具特色,串聯起一部中國航天發展史。
在“蒼穹館”,游客可以看到長征系列火箭模型、火箭殘骸實物、錢學森的珍貴手稿,從“萬戶飛天”的古代遐想一路走到“長征問天”的現代實踐﹔在“天宮館”,空間站組合體模型和艙外航天服直觀展示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壯麗篇章﹔而“九天館”則通過沉浸式火星場景,將“祝融號”火星車和未來火星基地生動呈現,讓人彷佛置身外星探險。
“聚星館”尤其受年輕游客青睞,北斗導航、遙感衛星、空間應用等高科技成果,通過互動體驗走進大眾生活。在這裡,游客甚至可以將自己的聲音傳送到太空,實現與宇宙的“零距離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廣場區域的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1︰1模型以及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模型(暫未開放)等實物展示,通過與沉浸式體驗相交織,勾勒出一幅立體、生動的“航天全景圖”。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文昌不僅是火箭的發射地,更是航天精神的傳播地。假期的壓力測試除了檢驗運營能力,更讓公眾提前感受“科技+科普”的魅力。融合科技手段的沉浸式體驗,讓航天科普從單一的知識講解,轉變為寓教於樂、互動感強的探索旅程。來自廣州的游客陳女士和孩子體驗了火箭模擬發射,她感嘆:“以前來科普館參觀就是看展板、聽講解,現在完全不一樣了。那種震動和聲效,讓人彷佛置身發射現場,小朋友特別興奮。”項目方負責人表示,測試期間,設施安全、客流組織、應急管理等都在同步磨合和優化,以確保正式開放後能夠為廣大游客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參觀體驗。
在假日新玩法不斷涌現的當下,文昌航天科普中心的升級與亮相,展現了科技賦能文旅的新可能,讓假期出行不止於休閑娛樂。未來,隨著場館的全面開放與持續完善,這裡有望成為海南乃至全國航天科普教育的核心陣地,也將為自貿港建設增添獨特的科技文化底色。(陳關超 王柯舒)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消費新場景添彩海南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