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東豐農民畫開拓市場的一個事例。如今,農民畫已成為東豐當地一大特色文化產業。從自產自銷,到有組織地走市場,向產業化邁進,並遠銷到美國、瑞士、韓國、日本等國家。2011年,東豐農民畫創造了1000多萬元的銷售額。
從自娛自樂到蔚然成風
東豐農民畫真正成型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東豐縣的李俊敏、李俊杰、張玉艷、姚鳳林等青年農民自發組織,嘗試著將板報、宣傳畫等轉為紙畫,在農閑時開始了自發性的創作。這個時候,東豐農民畫創作基本上處於自娛自樂的階段。
1983年,東豐縣選送6幅農民畫參加全國首屆農民畫大展,不到20歲的張玉艷的作品《幸福的晚年》榮獲唯一的一等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由此,東豐農民畫一舉成名。
1993年,21歲的郭榮梅在北京參加93香港之窗杯全國農民畫大賽,獲得二等獎。她帶去的畫以1500元一張的價格,當場就被搶光。這讓她這個還在讀藝術專業的大學生產生了經營的想法。此後,郭榮梅帶動了當地農民畫的市場化運作,並成為東豐農民畫館負責銷售的副館長。
從2004年開始,東豐縣陸續在當地學校開展農民畫課程,一批批學生畫家成長起來。農民畫取材於生活,學生們可以使用學校學到的技巧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都通過畫筆描繪出來。現在該縣已有50多所學校將農民畫正式納入課程。
東豐鎮文化站站長劉振啟介紹說,東豐縣的14個文化站站長都是農民畫畫家。以文化站為陣地,普及農民畫創作,在東豐縣已經蔚然成風。目前,東豐農民畫隊伍已經培育了能夠走市場的老中青三代骨干累計5000余人。
政策推動產業化發展
東豐縣委、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民畫創作,對於農民畫作者給政策、給出路、給待遇,為農民畫作者評職稱、進級。2004年,東豐縣政府投資成立了東豐縣農民畫院,集培訓、展覽、銷售為一體,由農民畫家劉丹租賃經營,政府每年投入資金4萬元,為廣大農民畫作者提供銷售平台。同年,東豐縣出台了《農民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辦法》等政策,先後將20余名有突出貢獻的農民畫作者聘任到縣文化館、鄉鎮文化站工作。許多作者因此晉升中高級職稱。
東豐還積極推進農民畫的市場開拓。近些年,東豐縣委、縣政府領導多次帶隊去北京、長春等地,參加並舉辦相關農民畫展會,為東豐農民畫尋找更好的銷路。近年來,東豐農民畫分別與長春市賓館、飯店和吉林省旅游局、吉林省外事局等部門達成供銷協議。1997年,經國家工商局商標局批准,東豐農民畫正式注冊了“鹿苑”商標。2001年,東豐農民畫參加“吉林省旅游紀念品博覽會”並榮獲金獎,吉林省旅游局將東豐農民畫作為吉林省重點旅游紀念品向外推廣。
此外,東豐在基礎設施上積極扶持農民畫創作。目前,建筑面積3886平方米,總投資1680萬元,集展覽、創作、銷售於一體的東豐﹒中國農民畫館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擴大市場有路子
近年來,東豐農民畫已有270余件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 120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450余件作品被聯合國和世界知名美術館收藏, 1200余件作品先後被選送到日本、德國、阿根廷等國展出,6000多件作品被國外收藏。
與此同時,東豐農民畫已經建立起自己的產銷平台,並不斷拓展市場。
2011年初,東豐農民畫與長白山管委會合作,在長白山自然博物館開設了農民畫展廳,集中推介農民畫產品。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僅在長白山旅游景點,就有140余萬游客購買過農民畫及衍生產品。
近日,東豐農民畫與長春部分農村風格的飯庄合作。合作方之一的全豆魚坊飯庄老板魏建友說,飯店從開業時就想搞一些民俗裝飾,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作品。他去東豐縣看過農民畫之後,立刻請了幾位農民畫作者前來作畫。這也是本文開頭所描述的場景。
“這次和農家飯庄合作的是牆藝。賓館、酒店、商城以及旅游景點,可以用牆藝、挂畫等形式合作,還可以推出一些農民畫的衍生品,諸如杯墊、坐墊等紀念品。”推動了這次合作的郭榮梅說。
農民畫家李俊杰告訴記者,他的畫不僅出現在交易會上、畫館的銷售大廳裡,網上銷售也很好。前幾天,瑞士的一家美術館就在網上訂購了他的5幅畫作,開價就是十幾萬元。他說,農民畫在國外的重視度很高,自己的很多作品都在國外展銷。不過,要擴大市場,還要讓國內對農民畫重視起來。牆裡開花牆內也要紅。這就需要不斷探討市場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