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駐吉林記者 常雅維 實習記者 李鴻劼報道:50天51場高水准演出,涵蓋吉劇、京劇、歌舞、音樂、曲藝、評劇、兒童劇等藝術形式,作為吉林省文化廳迄今組織的規模最大的文藝演出活動,“火紅的五月”吉林省優秀舞台藝術作品演出季6月初圓滿落下帷幕。台上名角表演異彩紛呈,台下觀眾欣賞如痴如醉,“火紅的五月”文化惠民大戲唱進了群眾心坎裡。
高雅藝術走近群眾
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的重要一站,5月4日,吉林省交響樂團為長春工業大學師生帶來了交響大合唱《孔子》,開場演繹的一段交響樂序曲營造出肅穆厚重的氣氛,頃刻間讓台下觀眾“穿越”到了2500多年前。“我感覺好像不是在音樂廳,而是在一座聖殿裡。”一名大學二年級學生觀看演出後如是說。吉林省交響樂團團長張浩表示,“高雅藝術進校園”是吉林省交響樂團多年來堅持的公益演出活動,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了本次演出季中,最讓他感動的是學生們對高雅藝術的歡迎與喜愛。
在吉劇演出周的頭一天,環衛工人橘黃色的工作服成為東方大劇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政府買單,讓我們環衛工人欣賞藝術,既是精神享受,也是一種尊重和禮遇呀!”56歲的郭峰祥激動地說。據介紹,“火紅的五月”京劇演出周特別推出了面向交警、企業員工、大學生和社區群眾的專場演出。為了最大程度地惠民,吉林省京劇院在鼓勵廣大戲迷票友參與上積極開動腦筋:聽眾可以自選劇目表演,與省京劇院科班出身的演員們同台演出。
免費或低票價,即可觀看“火紅的五月”演出季推出的高質量、高品位演出。“‘火紅的五月’文化惠民大戲唱得響、唱得好,不單唱到了耳邊,更唱到了我們的心坎裡!”觀眾用最熱情的方式和最朴實的語言評價著演出季。
青年演員挑大梁
“駙馬爺近前看端詳,上寫著秦香蓮她三十二歲,狀告當朝駙馬郎……”《鍘美案》這段人們熟悉的唱白,在吉林省京劇院21歲女花臉馬立扎實的唱功下脫口而出,博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不僅是馬立,演出傳統京劇《鎖五龍》的劉治強、多次在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中獲獎的武戲演員楊雪斌等青年演員,都是本次演出季吉林省京劇院的主力演員。據該院院長范新第介紹,吉林省京劇院在這次演出季中的主角都是“80後”“90後”的優秀青年演員,而這要歸功於省京劇院近年來梯形人才隊伍培養的努力。“發展京劇,根在小學,人才是關鍵。”他說,近幾年,青年演員每年到學校演出100場,准備用3年時間到100所學校演出,爭取到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時有300萬學生觀眾受到京劇的熏陶。
吉林省吉劇院院長楊柏森提出的“培根計劃”,採取與吉林藝術學院合作開辦吉劇學員班方式培養吉劇青年人才。在這次演出季中,飾演吉劇《貴妃還鄉》主角郎貴妃、《桃李梅》中三姐妹的主要演員平均年齡二十幾歲。吉林省吉劇院還組織吉劇老藝術家與新人結對子培養。楊柏森說:“吉劇沉寂多年,三四十歲的演員已經斷檔,隨著近幾年吉劇由冷轉熱,成長起來的二十來歲的演員如今已成為骨干力量。”
公益演出培育市場相得益彰
今年召開的吉林省第十屆黨代會提出:打造“長白山文化”品牌,推出更多高水准、有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群眾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揚向上。
吉林省文化廳副廳長蘇威說:“演出季以公益為主,把群眾請到劇場來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的同時,對培育演出市場、培養演藝消費群體也是很大的促進。”據了解,近幾年吉林省舞台藝術蓬勃發展,各個劇場也逐漸恢復了活力,經常性的公益演出和低票價得以讓廣大觀眾走進劇場,收獲藝術帶來的歡樂與愜意。
演出季進行中,各大院團、劇院門口最常見的景象是排隊買票或領票的一字長龍。記者採訪了一些排隊的觀眾:演出票什麼價位最合理?多數觀眾認為,公益性演出多多益善,商業演出40元至100元可以接受。如蘇威所說,大眾文化消費理念、消費習慣的形成需要引導培育,這就要求政府切實發揮公共服務職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和藝術家更要有這種意識,並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