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吉林
吉林
吉林鬆原鄉村文化活動亮點多
發布時間:2013-04-25 09:2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弛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04-25

  中國文化報駐吉林記者常雅維報道:在東北大地剛剛春暖之時,記者來到吉林鬆原扶余市肖家鄉王家村,走進農民自己集資興建的接近5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看到村民正在高聲背誦《弟子規》。“你來得早了點,再過些日子會看到屯子裡到處鮮花開放,各種文化活動讓村子天天像過節一樣。”王家村支部書記劉勤自豪地說。 

  文化大院院長張利說,十五六年前,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他憑借自己的特長開始在本村講學,並在鄉親中間推廣國學。“《弟子規》是大人教導孩子的學問,誰不想讓孩子成才呢?”張利說。隨著十裡八鄉的人越聚越多,開展更多文化活動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2009年,大家想到要給自編自演的節目找到一個演出場所,於是自願出資,少則一兩百,多則幾千元,共籌集了50萬元,在村裡建設了一個文化大院。 

  在長嶺縣光明村文化站工作了30年的老站長陳本金介紹,蒙古屯民間藝人袁滿成名後不忘家鄉,2011年和2012年,他自己出資3萬多元,舉辦了兩屆集文化、體育於一體的蒙古屯文化藝術節,還請來了《劉老根》劇組、長春和平大戲院的知名演員來這裡表演,舉行拔河、籃球、卡拉OK比賽,書法、繪畫展覽和小品、相聲表演等,活動內容十分豐富。 

  在鬆原市寧江區大窪鎮馬家村,提起創辦農家書屋的65歲農民王成學,大家都很熟悉。“王成學是個辦書屋的文化人,他家有很多書和光碟。”有村民說。走進王成學的家,隻見30平方米的房間內有四五個書架,分別用白紙條寫上“農民養殖”“農業科技”“文化知識”“生活百科”等,對圖書進行分類。王成學說,他的農家書屋2002年成立時僅有三四百本藏書,現在已有4萬多本了。“馬家村村委會特別支持我的做法,找到相關部門捐贈了一些書籍。”王成學說。如今,這裡成了遠近聞名的文化站。 

  鬆原市副市長梁弘告訴記者,鬆原市80%是農民,十幾年來政府重視引導農民自辦文化,20115月,鬆原市農民自辦文化項目被文化部、財政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如今全市各種形式的農民自辦文化已經遍地開花。幾年來,鬆原市農村創建和培育了小劇團、秧歌隊、影視、圖書、剪紙、刺繡、根雕、泥塑等各類農民自辦文化組織和典型戶近6000個,擁有二人轉、歌舞、秧歌、小品等民間文藝骨干2萬多人。同時,近年來鬆原各地舉辦了各種形式的培訓班,使近400名農民文化大院創辦人和4000多名農村文藝骨干得到培訓。 

  “讓農民成為自辦文化的主體,加上政府推動,農村文化的路子越走越寬。”鬆原市文廣新局局長宋鳳國說。截至今年,前郭縣已連續舉辦30余屆新春秧歌會演,扶余市已連續舉辦4屆大金文化旅游節,干安縣已連續10年舉辦四季廣場音樂會……這些以農民為主體,以村屯、廣場、大院等為陣地,農民喜聞樂見、門類齊全、具有民族民間特色的品牌活動,為農民自辦文化拓展了空間,也為農民搭建了才藝展示、文化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