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吉林
吉林
吉林省開展2016“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
發布時間:2016-07-04 10:17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7-04

  2016年6月11日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本次“文化遺產日”的活動主題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按照文化部的統一部署,根據《文化部辦公廳關於2016年文化遺產日前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的通知》要求,吉林省各地在5月—6月期間,分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5月17日至6月3日,在吉林市舉辦了“2016吉林省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系列活動。活動期間,陸續舉辦了滿族文化學術交流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銷會、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第三屆鬆花江河燈制作大賽等十項活動。5月25日,“2016吉林省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吉林市北山人民廣場正式開幕,作為吉林省2016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的首項活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開幕式邀請到延安市安塞腰鼓表演隊、北京天橋中幡表演隊、河北吳橋雜技表演隊、延邊汪清象帽舞表演隊、吉林市朝鮮族長鼓舞表演隊、遼寧海城秧歌表演隊、鬆原馬頭琴表演隊、黑龍江達斡爾族“哈庫麥勒”歌舞表演隊等中國北方7省市(州)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了國家級非遺項目展演,同時開展了烏拉陳漢軍旗單鼓舞、滿族珍珠球等吉林地區各類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交流活動。

  6月11日,吉林省2016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之“延邊州圖們主場城市宣傳啟動儀式”在圖們市圖們江廣場舉行,拉開了吉林省2016年“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的序幕。系列活動包括全省非遺文藝類項目展演、民俗項目表演、傳統技藝展示、非遺保護知識系列講座等九項活動。啟動儀式後,延邊州群眾藝術館、延邊歌舞團、延邊州內各縣(市)文化館以及伊通滿族自治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的文藝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的朝鮮族農樂舞、朝鮮族頂水舞、朝鮮族手鼓舞、馬頭琴演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延邊州各市縣的手工藝人為廣大民眾現場展示了朝鮮族米酒制作、桃核微雕、涼水陶瓷、朝鮮族漆器等28個手工藝項目﹔此外,圖們市還舉辦了千人拌飯及朝鮮族打糕制作體驗活動,將群眾參與制作的朝鮮族炒飯和打糕等民俗食品免費分發給現場觀眾品嘗,場面氣氛十分熱烈。

  吉林省內其他地區在“文化遺產日”期間也舉辦了多種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

  長春市以“非遺進社區”“非遺進校園”為主題開展活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關氏滿族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關雲德,走進長春市南關區鬆竹梅社區,將他創作的剪紙作品向社區居民展示,並向大家傳授了滿族剪紙的基本技法﹔另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董氏草編”傳承人鐘術英則把草編技藝帶進了校園,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吉林省首次將非遺技藝融入九年義務教學課堂,草編技能課已被列入長春市五十七中學綜合學科教學科目。通過這些活動,既可以使傳承人傳承所掌握的技藝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歡,又可以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項工作更貼近現實生活,讓文化遺產在民間活起來。

  遼源市群眾藝術館非遺部舉辦了紀念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圖文展覽宣傳活動,向當地群眾宣傳遼源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通化市舉辦了“古風遺韻——通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作品展”,選擇了眾多反映通化地區民俗民風、醫藥文化、人參文化、釀酒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介紹和展示。

  鬆原地區依托吉林省市民文化節,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民間工藝品展、查干淖爾冬捕圖片展、重點非遺項目展演及《洪皓》《鐵血女真》《繡花女》《大宋歌仙》等滿族新城戲傳統劇目演出。

  白城市博物館精選白城地區2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舉辦精品展,進校園、進社區舉辦展覽、現場演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發放宣傳手冊、張貼橫幅標語,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常識。

  總之,今年的“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規模大、質量高、特色鮮明,達到了很好的宣傳展示效果。7-8月,吉林省將繼續在長白山管委會及長春市分別舉辦非遺作品(產品)及民族特色商品展銷會、大型滿族傳統旗袍長白山實景表演(申報吉尼斯紀錄)、吉林省首屆薩滿文化節、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閉幕式等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為2016吉林省“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來源:吉林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