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揚州瘦西湖邊吃早茶,去淮安洪澤湖畔品湖鮮,到連雲港海濱嘗地道海鮮,以前需要奔波幾天才能實現,而今搭上高鐵,一日內即可滿足這些願望。
近日,連淮揚鎮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鹽通、連徐高鐵也開通在即,這意味著江蘇“三縱四橫”的高鐵網基本建成,不僅縮短了省內城市間的距離,更使人文、旅游交流進入“全域高鐵”時代,江蘇文化和旅游產業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市場半徑 持續擴大
升級後的江蘇高鐵網絡,讓連雲港到南京從原來的5個多小時縮短至3小時內,而淮安到南京隻需1個多小時。南北貫通,讓江蘇省內游客實現市市“高速”暢游,省外游客則可以坐著高鐵飽覽“水韻江蘇”的全域風採。
“原先連雲港的傳統旅游旺季是在夏季,省內游客多是乘坐旅游大巴或自駕而來,如今,高鐵的開通為我們的冬季旅游市場添了一把火。”連雲港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旅游推廣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連淮揚鎮鐵路的全線開通運營將進一步擴展連雲港的客源市場半徑,為連雲港帶來更多的人氣。
北京、吉林、蘭州、西安、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廣州、昆明、深圳、青島、上海、杭州、寧波、合肥……在近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的一份新列車運行圖上,揚州的“高鐵朋友圈”不斷擴大。
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陳玲春說,前不久,他們剛帶著“冬游揚州,‘食’‘泉’十美”的主題產品走進合肥。高鐵貫通加密後,揚州與近遠程各板塊都實現了無縫對接,互游交流更加便捷,揚州將以此為契機,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搭上高鐵快車,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感受休閑雅致慢生活。
區域聯動 精准營銷
事實上,合肥推廣活動僅僅是揚州沿高鐵進行文旅推廣的其中一站。2020年12月初,揚州在上海舉行了“2020揚州高鐵開通宣傳暨冬季養生節”啟動儀式,同時在北京、山東等重要旅游客源地開展了宣傳推介,並開通了“運河名城詩畫揚州”高鐵冠名品牌專列,線路覆蓋上海、江蘇、安徽等華東多個地區。
淮安也實現了常態化開行周末及假日定制型高鐵旅游專列,策劃了“訪偉人故裡尋紅色記憶”淮安紅色之旅、“來淮安森呼吸”淮安生態休閑之旅、“看漕起漕落閱千年運河”淮安運河之旅等精品線路。連雲港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則與鎮江聯動,在高鐵線路開通當天,組織600多名游客乘著高鐵開啟山海觀光之旅。連雲港市還根據冬季市場特點,策劃推出了“悟空陪你游港城”“看民俗﹒冬捕魚﹒品鮮湯”“賞梅花﹒敲福鐘”等多元化、個性化的高鐵旅游線路,並為游客提供滿減優惠。
以“乘著高鐵游鹽城”為主題,推出世遺濕地探秘之旅、鹽瀆歷史追溯之旅、生態康養休閑之旅、紅色鐵軍緬懷之旅等多條線路,發布城市形象片,舉辦“滬動鹽城﹒2020鹽城(上海)宣傳文化旅游周”活動……面對即將開通的鹽通高鐵,鹽城也全面開啟了高鐵游營銷推廣。鹽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曉丹表示,高鐵的通車,將進一步拉近鹽城、上海兩地的時空距離,兩地經濟文化領域合作將更加緊密和頻繁,鹽城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優質的服務和環境,迎接八方賓客。
快旅慢游 仍在路上
高鐵給沿線城市帶來了客源,也帶來了旅游業發展的新機遇。但如何真正讓游客停下來、慢下來,讓“過路客”變成“過夜客”,“頭回客”變成“回頭客”,仍需各地創新實踐、細細琢磨。
南京中北友好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顏亥認為,江蘇省高鐵網的打通將有望加強出發城市與機場口岸的有效銜接,讓更多散客免於舟車勞頓,但同時也對各地服務游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各地已在積極嘗試疏通“毛細血管”,打通高鐵站至旅游目的地的“最後一公裡”。在淮安東站出站口,每隔幾米就有一個“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的指示標志,地面引導線從出站口一直延伸至“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門口。據集散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近期,集散中心將開通淮安至盱眙等多條市際班線及全域旅游直通車、旅游公交專線,落地自駕服務網點也將在全市范圍內布局。
在揚州,近17萬平方米的揚州東部綜合客運樞紐與揚州東站同步開放運營。除了各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外,揚州東站周圍布局的12條道路也實現了“條條通東站”。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商貿旅游管理系主任、徐州市旅游協會副秘書長劉勝勇坦言,高鐵首先攪熱短途游,但人次增長的同時,人均消費未必增加。唯有優化業態布局,推動旅游產品從傳統觀光型向沉浸式、體驗式、度假式轉變,在二次消費上做文章,才能夠真正留住游客,放大文化和旅游消費的綜合效應。
揚州旅游營銷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度假區品牌推廣辦公室主任肖潔表示,這幾條高鐵線路的開通,有望吸引更多消費人群周末出游,也讓高鐵沿線的城市互動更加緊密。但如果沒有市場所認可的口碑、產品和服務,本地市民也可能被沿線高鐵城市吸引過去。旅行體驗中的每個環節,都要針對高鐵消費人群設計,相關部門和企業需不斷整合新資源、創造新產品、推出新政策、策劃新活動、提供新服務,借助高鐵的輻射帶動作用,助推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雷琛燁 許瑾)
上一篇: 首屆南京博物院理事會成立 |
下一篇: 實現跨“區”借閱模式 “蘇州﹒書倉”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