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江蘇
江蘇
鎮江:品質民宿提升鄉村“顏值”
發布時間:2021-03-11 13:54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1-03-11

三十六季客棧 客棧供圖

  春季到來,位於江蘇鎮江寶華山千華古村的三十六季客棧逐漸忙了起來。客棧管家楊瀟說,從春節假期旅游市場的情況看,人們的出游熱情很高,相信春季鄉村旅游民宿會重新熱鬧起來,鄉村旅游會更加紅火。

  民宿經營標准化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及文化和旅游部門的推動下,鎮江鄉村旅游民宿得以快速發展。

  然而,由於鄉村民宿多由閑置農房改造而成,因為無法辦理旅館業特種行業許可證等相關證照,鎮江的鄉村旅游民宿一度游走於經營的“灰色地帶”,合法性問題成為困擾民宿經營者的“老大難”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2019年,鎮江出台了《鄉村旅游民宿建設與服務規范》地方標准,明確了鄉村旅游民宿的術語和定義、等級劃分、必備條件和具體條件,讓鄉村旅游民宿經營有章可循。

  為了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民宿健康發展,2020年7月,鎮江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鎮江市鄉村旅游民宿安全專項整治具體方案》,明確由鎮江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牽頭,對依據《鄉村旅游民宿建設與服務規范》評價的鄉村旅游民宿,以及位於省級星級鄉村旅游區、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和省級以上鄉村旅游重點村范圍內的鄉村民宿,從主體安全、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安全整治基礎等三個方面進行專項整治,並要求各轄市區組建鄉村旅游民宿安全生產機構,實行安全生產管理常態化,定期開展檢查和整治工作,確保整改到位。

  楊瀟說,上述標准和方案,充分體現了鄉村旅游民宿標准化經營的重要性。

  住宿體驗多樣化

  “不過,標准之上是自由。”楊瀟說,標准化建設並不意味著各地的民宿都是一個風格,不能因為標准而導致同質化。

  比如,從游客走進三十六季客棧的那一刻起,保安師傅就開始了角色轉換。游客有咨詢方面的需求,那麼,保安就是講解員﹔游客需要喝水,保安又轉為服務員。“這是客棧‘家為先 住為上’宗旨的體現,迎接游客時,要讓游客感覺是到朋友家中做客,而不是換一個地方換一張床睡覺。”楊瀟說。

  位於句容的臥佛山庄民宿也有類似的理念,該民宿由轉業軍人蔣林在荒山上改造而成。從2011年開始,蔣林從農家樂起步,一步步地將臥佛山庄經營成鎮江一家極具鄉村風情的鄉村旅游金宿。作為地道的句容人,蔣林還為住客做起了兼職向導,設計了深度游線路,介紹家鄉的福地文化、民俗特色和風土人情,越來越多的游客將臥佛山庄作為修養身心“臨時的家”。

  如今在句容市,游客可以到臥佛山庄摘板栗、挖紅薯、喂養小黑豬,在京口區的吾舍民宿品嘗美味的林間涮烤,到丹徒區山水間又見浮玉民宿的茶室中品茶、讀書……在嚴格落實民宿標准化經營的過程中,鎮江的民宿經營者積極挖掘特色,為游客帶來了多樣的住宿體驗。

  旅游富民常態化

  民宿品質提升了,慕名而來的游客自然越來越多,當地村民也從中嘗到了甜頭。

  2016年,唐文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在丹徒江心洲這座江中小島上,打造了一家集陶藝、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民宿。她說,截至目前,她創建的唐唐陶藝累計接待游客8萬余人次,培養陶藝師8名。而在三十六季客棧內,也有近70%的員工為當地村民。

  以前靠種植7畝橘田糊口的梁阿姨,如今在丹徒區五套村“天空1979”民宿中做廚師,同時向民宿售賣自己種植的農副產品,年收入超過3.5萬元。梁阿姨說,“從沒想到留在家門口也能過上小康生活。”

  據統計,2020年,五套村接待游客數量達34.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920萬元,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和五套村一樣,如今,在家門口“賣風景”、依靠小民宿拉長產業鏈條,已經成為鎮江發展鄉村旅游的一種常態化手段。在句容市茅山陳庄,“共享廚房”正在旅游民宿中推行,民宿不僅指導游客烹飪地道的農家菜,還可以配備一名經過培訓的農家廚師提供餐飲服務,游客還可以委托當地村民制作原汁原味的農家菜。據茅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共享廚房”著力發揮村、企特色,規劃建設農產品銷售平台、運營民宿和紅色旅游項目等。項目建成後,可帶動周邊村民數百人就業,村集體經濟預計每年可增加20萬元。(王斐 邰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