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江蘇
江蘇
文旅融合繪姑蘇新景 體驗煥新贏滿堂喝彩
發布時間:2024-05-17 08:56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4-05-17
  漫步蘇州園林、打卡文博場館、徜徉歷史街區……今年五一假期,蘇州文旅市場持續火熱。據統計,假日期間,蘇州全市共接待游客1020.91萬人次,同比增長11.05%。
  五一假期火熱的文旅市場是蘇州文旅蓬勃發展的縮影。今年以來,蘇州應時而動,持續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文旅新供給、新業態、新體驗,聚焦文旅服務水平提升工作,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市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讓更多游客在姑蘇美景中邂逅“詩和遠方”。
  多元融合 熱門景點“長紅”
  蘇州博物館本館參觀名額假期前就預約一空,拙政園、留園等園林游人如織,平江路、山塘街等歷史文化街區文旅消費活力十足……今年五一假期,蘇州各大熱門文博場館、景區景點一如既往地穩居蘇州旅游的“C位”,吸引大批游客流連忘返。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走進位於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琵琶語評彈茶館,伴著弦索叮咚,評彈演員吳亮瑩懷抱琵琶端坐在台前,清麗甜美的吳儂軟語玲瓏婉轉,觀眾陶醉其中。“來到蘇州,必須要到琵琶語評彈茶館或者伏羲古琴文化會館聽一曲江南小調。”上海游客顏先生每次帶外地朋友來蘇州旅游,都要到平江路聽昆曲評彈。在他看來,平江路是外地游客了解蘇州文化、體驗蘇式生活的絕佳窗口。
  諸如蘇州博物館、拙政園、平江路等熱門景點何以“長紅”?讓游客在傳統文化中玩出新花樣是關鍵。基於當地深厚的歷史底蘊,蘇州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加強各類文旅資源整合盤活,通過“旅游+演出”“旅游+科技”“旅游+文創”等方式,創新設計更多具有時代氣息、體現蘇式生活的文旅主題產品,讓游客在賞景觀景品景中感悟人文之美、經典之妙、城市之趣。
  去年6月,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項目啟動,項目按照“城市即景區、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對連接平江路和觀前商圈的9條街巷進行動態保護、更新改造,建設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綜合性片區。同時,街區還積極構建“蘇式生活體驗區”,打造了吸引“Z世代”群體關注的消費品牌“平江﹒午後約”,推出了“春醒平江、萃夏平江、秋趣平江、迎冬平江”等系列活動。
  假日期間,拙政園的古典園林多媒體藝術展演《拙政問雅》同樣一票難求。演出遵循“最小干預”的原則,堅持對文化遺產的有限且可持續開發,通過多媒體與智慧文旅監測技術,以精巧構思打造出一幅通五感、表古今的江南立體山水畫卷。據悉,自《拙政問雅》開演以來,已成為蘇州夜間經濟的一張靚麗名片,同時還與蘇州博物館聯動打造了“拙政問雅﹒夜蘇博”產品,進一步豐富了游客在蘇州的夜游體驗。
  業態煥新 引領打卡新潮
  聚焦當下個性化、多樣化、體驗性的旅游消費需求,外地游客眼中的“園林之城”已悄然改變。放眼如今的蘇州,從城市到古鎮再到鄉村,新興旅游目的地和多元業態不斷涌現,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時尚交相輝映的旅游體驗,讓蘇州旅游煥發出新的魅力,也進一步促進了全市文旅消費。
  今年4月底,蘇州十全街水上游船項目“十全河Cityboat”正式與游客見面,水面上的烏篷花船一經推出就備受矚目,滿是“興盡晚回舟,誤入古城深處”的典雅和韻味。大約50分鐘的航程中,游客將會經過百步橋、忠信橋、望星橋、壽星橋、吳王橋、官太尉橋等多座古橋,沿途一覽“人家盡枕河”的圖景。除了十全河游船外,古運河、平江河、山塘河、金雞湖等水域的游船項目,也都是游客打開蘇州古城的全新方式。
  走出古城,來到古鎮。“錦夜﹒青靛甪直”沉浸式夜游項目也於4月30日在甪直古鎮正式開啟,該夜游項目以具有江南特色的風景、園林、非遺、美食、傳統工巧、戲曲演藝等載體搭建演繹場景,將古街、閣樓、河道、廊橋等設施進行了全方位的藝術亮化提升改造,同時利用3D Mapping、激光投影等多種最新的多媒體技術,結合情景演藝、舞蹈表演等表演形式,重現千年古鎮繁華夜景,給游客帶來沉浸式游園體驗。同時,古鎮還以古風穿越街區和國潮臨水情景式商業兩種風格為主題,結合商業和文化演繹的手法,構筑“鳳棲街”和“漾月街”兩大互動式國潮情境商業街區。
  隨著近兩年“博物館熱”的持續升溫,蘇州不少文博場館也都成了熱門打卡地。“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中國博物館協會公示了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一級博物館評估結果,蘇州絲綢博物館、蘇州吳文化博物館位列其中。
  作為一家開館僅三年多的年輕博物館,年輕的活力與創新在吳文化博物館體現得淋漓盡致。去年,吳文化博物館更是全力推動數字化轉型,運用數字技術賦能展覽、開放教育、品牌宣傳、文物保護等各環節,活化利用吳地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厚植人文情懷,融入“人文經濟”的大洪流,以“文博熱”帶動“經濟熱”。據統計,2023年,吳文化博物館為社會公眾帶來2823場導覽服務、46場非遺系列活動、70場演繹社活動、36場博物館研學、6場專題博物館之夜……線下覆蓋受眾超30萬人次,成為游客在蘇州的難忘記憶。
  板塊聯動 縣域旅游“出圈”
  隨著旅游的生活化、體驗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及交通和公共設施的日益完善,疊加游客避免人擠人、追求性價比的心態,縣域旅游加速崛起,許多“小城”不知不覺中成了游客向往的目的地。攜程《2024“五一”旅游趨勢洞察報告》顯示,假日期間,四線及以下城市旅游、縣域市場酒店、景區門票預訂訂單分別同比增長140%、68%、151%,均跑贏全國大盤。而在蘇州,昆山則入選了五一假期攜程熱門縣域旅游目的地。
  昆山連續19年霸榜全國百強縣第一名,其文旅魅力同樣值得關注。4月28日至5月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九屆昆劇藝術節在昆山舉辦,其間,16台優秀昆劇大戲和折子戲組合緊密銜接、好戲連連,6大類17場配套活動同期舉辦,吸引近萬人次觀眾走進劇場觀看展演,配套活動線下觸達人群超過200萬人次。
  以昆劇藝術節的舉辦為契機,昆山還舉辦了“藝術+”音樂﹒電影﹒市集,現場琳琅滿目的非遺文創、手工藝品等讓人應接不暇。同時,去年開館的戲曲百戲博物館也在假期迎來眾多觀眾,看展期間,錫劇《沙家浜——堅持》、越劇《唐伯虎點秋香》選段、黃梅戲《女駙馬》、昆曲《牡丹亭﹒游園》等精彩劇目以及戲曲NPC巡游,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
  除了昆山,常熟、太倉、張家港3個縣級市同樣越來越火。五一假期,常熟接待游客144.07萬人次,同比增長53.17%,虞山腳下的咖啡館一座難求,興福面館則在早晨6點多就排起長隊,市內高端酒店、特色民宿入住率均達90%以上。太倉接待游客87.25萬人次,同比增長30.1%,其中,電站村、東林村、香塘村等鄉村旅游重點村接待游客25.98萬人次,成為親子度假的好去處。張家港以“來小城、漫漫游”為主題,舉辦了140余場文體旅活動,吸引游客61.26萬人次。值得一提的是,高鐵張家港站在假期發送旅客超10萬人次,客流增長率為65.9%,“乘著高鐵來張家港”越來越受青睞。
  為助力縣域旅游持續升溫,今年5月至8月,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還將聯合全市10個縣市區,推出澱山湖(昆山)國際露營嘉年華、環秀湖電競嘉年華等豐富多彩的文旅體商消費促進活動,涵蓋創意市集、時尚潮購、體育賽事、展覽演出等多元類型,在全市范圍內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潛力,營造濃厚的消費氛圍。
  花式“寵粉” 精致服務上分
  熱氣騰騰的假日經濟盡顯蘇州文旅的澎湃活力,巨大客流更是體現了全國各地游客對蘇州的熱情與向往,同時也考驗著蘇州的文旅服務水平。為了不辜負這份熱情,今年以來,蘇州推出了一系列暖心舉措花式“寵粉”,全力以赴讓游客在蘇州期間省心、舒心、安心。
  “自駕出游最頭疼的就是停車問題。政府開放停車位免費停車,對我們這種攜家帶口的游客實在是太方便了。”“這項服務對我們來說非常友好,給蘇州點贊。”五一假期,不少到蘇州旅游的游客如是說。五一假期,為緩解游客停車難的問題,把更多道路、停車位留給游客,蘇州在全面梳理各景點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各部省屬單位、央企停車位資源的基礎上,按照“應開盡開”原則,總計超2.7萬個車位全部向社會開放,此外,部分停車場還提供充電寶、熱水等服務,讓外地游客倍感暖心。
  游客來到蘇州後,如何玩得省心?由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打造的“君到蘇州”文化旅游總入口提供了解決方案。該平台全面整合了蘇州景區資源、服務資源、政府信息資源,通過搭建“微信+小程序+App+H5”多元端口,實現產品購買、分時預約、公共服務、信息發布等功能,充分滿足游客、市民“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需求,實現“一部手機游蘇州、掌上輕鬆品文化”。
  今年五一假期前,“君到蘇州”還上新了“圖游蘇州”板塊,游客可以基於當前實時位置,輕鬆查找導航至周邊景點、餐館、酒店、游客中心、停車場、行李寄存點等,使旅程更加順暢舒心,同時優化了文旅“活動日歷”查詢版面,上線了景區高峰預警等功能。此外,隨著入境旅游的加速回暖,“君到蘇州”也上線了英文版海外游客游蘇州指南,使到蘇州的境外游客第一時間全面掌握各類所需便捷工具。
  “君到蘇州”英文版隻是蘇州提升入境旅游服務品質的一個方面。3月底,位於蘇州網師園旁的蘇州市旅游咨詢中心十全街站試運行,該咨詢站點推出了外語版《蘇州旅行指南》《由此出發,City walk游蘇州》中英文導覽折頁。試運行以來,不少外國游客還在這裡體驗了聆聽江南雅韻、探索古城文脈、體驗蘇式生活等主題活動。蘇州市旅游咨詢中心還不定期開展針對咨詢員、志願者的外語主題培訓,一線工作人員已經可以用英語進行流利對話和旅游講解,全方位關注和服務國內外游客,加強國際傳播,講好蘇州故事。
  游客的體驗與印象有賴於旅游產品、消費場景的持續更新,也有賴於解決游客旅途中糟心事、堵心事的能力。當前,蘇州正在持續推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新體驗、新場景、新服務,為游客帶來賓至如歸的難忘體驗,讓蘇州文旅品牌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