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豐富
蘇州有著“園林之城”“世界遺產典范城市”“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東方水城”等美譽,擁有古典園林、大運河(蘇州段)2項世界文化遺產,昆曲等7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來,蘇州將這些“頂級”資源轉化為文旅“頂流”,傳統優勢吸引物與新型業態並駕齊驅,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等數量質量雙提升,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旅游休閑街區等加速發展。
目前,蘇州全市有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59家,其中包括國家5A級旅游景區6家,數量和等級均位居江蘇首位﹔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4家、省級旅游度假區7家。此外,蘇州還有2家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6家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2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2家省級旅游休閑街區,4家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4家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以及121個文博場館,其中,蘇州博物館、吳文化博物館長期為社交平台高頻熱搜對象。
聚焦新產品、新業態、新玩法,2023年以來,蘇州全市24個重點旅游鄉鎮相繼推出《隻此周庄》《青靛甪直》等沉浸式夜游項目,並成為文旅消費新熱點。平江河、中張家巷、環城河、平江路、山塘街、金雞湖等“水上游+”產品廣受喜愛。東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等5個飛行營地,以及全市范圍內20余條低空旅游項目航線,為游客帶來了解鎖蘇州的全新視角。
產業深度融合
近年來,蘇州全市旅游業與文化、工業、鄉村、體育、科技、演出等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成為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新增2家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2家江蘇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和6家省級非遺工坊,總數量居全省第一﹔建成工業旅游區38家,其中國家級4家﹔建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7家﹔建成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1個、全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20個和省級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基地3個,23個項目入選江蘇省體育消費場景典型案例。
2023年,蘇州演藝市場供需兩旺,全市舉辦演唱會、音樂會等演出近2800場,帶動消費同比激增121%。以此為契機,蘇州高標准建成城市音樂廳等音樂消費區,打造“蘇藝演藝文化聚集區”,並新建了國風劇場、極空間、3號劇場等8個小劇場。
在“旅游+科技”方面,“君到蘇州”文化旅游總入口提供文旅服務項目52項和文旅產品近萬個,入選2023全國旅游公共服務“十佳”案例﹔太湖生態島智慧出行文旅項目入選國家級應用場景案例﹔蘇州市文旅指揮中心系統等5個平台項目入選2023年度江蘇省智慧文旅示范項目名單,數量佔全省四分之一﹔蘇州園林景區入選“2023年度江蘇省智慧旅游景區名錄”。
產業深度融合也帶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落戶蘇州。2023年,蘇州全市旅游產業重點項目共47項,其中14項入選省級重點文化和旅游產業項目,數量全省第一﹔年度計劃投資76.7億元,實際完成投資77.6億元,完成率101%。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產業重點項目共58項,其中12個項目入選省級重點文化和旅游產業項目,總投資298億元,數量及投資額均位居全省第一。
文旅市場蓬勃
今年前三季度,蘇州文旅消費市場持續火爆。全市各監測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約1.6億人次,同比增長約23%。同時,蘇州充分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前三季度蘇州市共接待過夜入境游客67.6萬人次,同比增長90.1%。全市文化產業規上企業營收總計2632.2億元,同比增長約8.9%﹔其中,文化服務業企業營收約970.5億元,同比增長約18%。
從細分領域看,近十年來,蘇州旅游住宿供給量一路攀升,中檔及以上客房供給量復合增速約為13%。2023年,全市住宿設施共計4610家,床位總數38.7萬個,平均出租率58.2%,同比增長20.2%。今年前三季度,全市48家星級飯店預計累計營收15.4億元。此外,全市有全國甲級旅游民宿1家,全國丙級旅游民宿6家。
蘇州全市旅行社加快復蘇與轉型。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旅行社共計686家。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注冊導游6388名。2023年,全市31家“四上”企業營收約630億元,同比增長190.0%,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貢獻了約45.4%的營收額。今年上半年,全市重點旅行社累計營收345.4億元,同比增長28.8%。在OTA平台方面,同程集團再次入選中國旅游集團20強名單和2023年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前百家企業榜單,收入、利潤及核心業務收入均創歷史新高﹔經營機票業務的程會玩公司全年營收攀升至5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