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為了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江蘇省戲劇學校、蘇州評彈學校等5所學校,立足各校優質資源,對接有意願的基層中小學校開展2025年江蘇戲曲教育融合創新項目,全年計劃舉辦專場演出61場、專題課堂118次。
機器人演繹《梨花頌》選段,將京劇的程式之美與科技感相融合﹔《秦瓊觀陣》《天女散花》等經典劇目片段輪番上演,功底扎實的表演贏得觀眾陣陣掌聲﹔“生旦淨丑零距離互動”環節,孩子們模彷著雲手、亮相等動作,在歡笑中感受戲曲魅力……“這場表演讓我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小學的學生們圍著剛表演完的戲曲演員,興奮地分享著感受。日前,江蘇省戲劇學校“戲曲教育融合創新項目”帶來的傳統文化展示瞬間點燃了學生們的熱情。
為了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江蘇省戲劇學校、蘇州評彈學校、蘇州市藝術學校、淮安文化藝術學校、揚州文化藝術學校,立足各校優質資源,對接有意願的基層中小學校開展2025年江蘇戲曲教育融合創新項目,全年計劃舉辦專場演出61場、專題課堂118次。
如何讓不同群體感受到戲曲之美?江蘇省戲劇學校以“聲韻傳情﹒觸摸千年”為主題策劃戲曲教育普及推廣活動走進南京市盲人學校。
對於有視力障礙的學生,除了聽覺還有哪些渠道可以讓他們感受京劇文化?“江蘇省戲劇學校特別為我們的學生做了具有針對性的安排,老師用極具表現力的語言,提供無障礙解說。”南京市盲人學校團委書記尹霄介紹,活動還分場次為學生們安排了機器人表演和畫臉譜活動,借助聲音、觸覺與科技,為視障學生打開感知戲曲藝術的新窗口。
南京市盲人學校學生會主席團成員章展溪坦言:“我以前並未仔細聽過京劇,今天通過他們的表演,讓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對孩子們而言,‘心’是最好的眼睛。”南京市盲人學校書記鄭斌認為,“聲韻傳情﹒觸摸千年”戲曲普及推廣活動以戲曲為橋,踐行“教育公平”,讓美的感知超越視力界限。
江蘇省戲劇學校副校長董紅表示,該校通過“經典展演+互動教學+文創體驗”的多元模式,讓戲曲跳出傳統舞台,深度融入校園文化生活。5月,江蘇省戲劇學校“戲曲教育普及推廣活動”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度文化藝術職業教育和旅游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實踐創新項目,後續將借助項目專家團隊的指導,不斷提升活動質量,探索更多傳統文化現代表達新路徑。
吳儂軟語裡藏著千年韻味,蘇州評彈學校組織開展的評彈教學堂讓這份韻味走進青春校園。今年以來,該校走進蘇州市立達中學、蘇州工業園區第一中學、昆山沙溪第一中學等60余所學校,已開展專場演出21場、專題課堂38場,覆蓋約5000人次。不少參演學生都是回到母校演出,熟悉的面孔讓學弟學妹倍感親切。很多學生表示,這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蘇州評彈,無論是服裝、樂器彈奏,還是演員表演過程中的說噱彈唱,都韻味十足。
“評彈教學堂活動實現了招生宣傳與文化傳承的雙重價值。”蘇州評彈學校副校長凌濤說,通過“文化浸潤—興趣培養—傳承接力”,評彈正成為年輕人熟悉的文化符號。這場“文化+教育”的雙向奔赴,正為藝術職業教育與地方文化傳承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昆曲的雅致則在蘇州市藝術學校的創新中煥發新彩。場地有限時,通過專題講座系統講解昆曲知識﹔場地允許時,則轉為沉浸式體驗模式,讓學生近距離感受《牡丹亭》等經典折子戲的舞台魅力,體驗水袖功法和婉轉唱腔。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活動設計各有側重:小學階段以趣味互動和動作模彷為主,初中階段則結合團委共建開展“非遺小記者”項目,通過採訪演員、拍攝紀錄片和撰寫課題深化理解。
連日來,淮安文化藝術學校走進多所小學開展“2025江蘇省戲曲教育融合創新項目——淮安文化藝術學校戲曲普及推廣專題課堂”活動。
“手要圓、眼要活、聲要亮、法要准、步要穩……”這是戲曲普及推廣專題課堂最受歡迎的互動環節——“手眼聲法步”現場授藝。“注意看,這個雲手要像抱月亮一樣圓潤。”老師手把手地指導學生練習戲曲身段。活動現場,孩子們踴躍學習戲曲經典動作,這更能讓他們體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藝術精神。
今年以來,淮安文化藝術學校已開展6場活動,覆蓋1000余人次,下半年預計再覆蓋1500人次。“我們通過趣味互動與言傳身教相結合的方式,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助力文化傳承與教育融合發展。”淮安文化藝術學校校長馬兆勇表示,未來,學校將聯合更多社會資源,擴大戲曲普及覆蓋面,讓更多青少年接觸戲曲、了解戲曲,推動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傳承與發展。
為系統推進戲曲教育創新發展,近年來,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教育廳出台《關於促進新時代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戲曲教育融合創新項目、完善教材教學標准體系、舉辦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等舉措。同時,依托江蘇省文化旅游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開展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設、示范課評選和人才需求調研,持續優化專業布局。在人才培養方面,積極拓展高職辦學通道,創新訂單式培養和現代學徒制等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發展路徑。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實施“水韻江蘇﹒梨園青苗工程”,在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同時,著力提升傳統文化傳承育人水平,為文化強省建設貢獻藝術教育力量。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內首個博物館原創游戲化VR大空間項目在揚州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