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秋節。8時30分,大運河畔還是一派寧靜。而此刻,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以下簡稱“中運博”)的“錦帆”志願者游丹婷已經到了辦公室,准備當天志願活動需要的物資,並根據志願者報名情況進行任務分配。9時,觀眾進入博物館,身著青綠色馬甲的“錦帆”志願者准時出現在各自崗位,通過定時講解、輔助社教等方式,帶領觀眾在博物館裡探索悠悠運河。
上午,游丹婷的主要工作是在服務台提供咨詢、存包等服務,並維護定時講解現場的秩序。到了下午,她又出現在“錦帆”志願者團隊獨立開展的一項社教活動現場,輔助講課老師分發物資,並幫助參與者解決一些小問題。
游丹婷向記者介紹,本次社教活動圍繞揚州“月亮城”美譽,帶領參與者在博物館裡參觀揚州賞月相關內容,再通過課件拓展揚州賞月的歷史故事,最後帶領大家完成一幅揚州賞月主題拼圖。“與往常的社教活動不同,這次活動是面向中老年群體開展的。活動過程中,很多觀眾反饋能夠在中秋佳節參加這樣一場有意義的活動非常高興,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參與。”
結束下午的工作,游丹婷並沒有回家過節。為了滿足更多觀眾的參觀需求,這個假期,中運博延長開放時間至21時,並在夜間推出多場活動。因此,游丹婷也決定在博物館裡度過這個中秋節。當晚,她為3場演出提供了秩序引導和咨詢服務,很晚才回家。
志願者工作緊湊而充實,這個假期,游丹婷有3天都是如此度過的。她說,雖然犧牲了和家人過節的時間,但能和其他志願者以及全國各地的觀眾一起過節,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這個假期,志願者徐明匯也有2天是在中運博度過的,他的主要工作是講解和攝影。已經成為“錦帆”志願者3年的他告訴記者,每到節假日,中運博便“一票難求”。面對大家的參觀熱情,志願者要及時提供服務,展現中運博乃至揚州城市形象,同時還要不斷精進自己的講解水平。
徐明匯說:“我在講解中喜歡與觀眾提問互動。在10月5日的一場講解中,我遇到一個知識儲備量讓我很驚訝的小朋友。遇到這樣的觀眾,如果他們提出我不知道的問題,還是比較尷尬的。因此,我在積極參加館方培訓的基礎上,主動學習了解大運河的歷史文化知識,力爭以准確而平實的講述,讓更多人了解中運博,了解大運河。”
這個長假,中運博累計組織256人次“錦帆”志願者參與服務,開展定時講解40余場,輔助館內各類活動216場,累計服務時長超過2000個小時。這支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志願者團隊正如其名,成為大運河畔揚起的“錦帆”。(邰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