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江蘇
江蘇
淮劇小戲《趕腳》亮相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
發布時間:2025-10-17 09:3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10-17

  10月14日至15日,重慶市人民大廈會堂連續兩晚座無虛席,江蘇省鹽城市淮劇團攜淮劇小戲《趕腳》亮相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作為第十八屆文華獎參評節目在此上演。

  中國藝術節是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本屆中國藝術節由文化和旅游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藝動巴山蜀水,共繪時代新篇”為主題,匯聚全國精品力作。文華獎作為中國舞台藝術領域的政府最高獎,自2004年起與中國藝術節“兩獎合一”,每三年在中國藝術節期間進行終評與頒獎。

  《趕腳》取材於淮劇傳統戲《孝燈記》,卻跳出傳統框架,實現陳窖新釀。劇中,名門閨秀成鳳英因未婚夫被發配關外,不顧家族反對,女扮男裝出逃追尋,途中跌落荒溝,被車夫錢三文搭救。這場意外相遇引發一連串因身份誤會產生的喜劇沖突,從“洗腳生疑”的試探到“共眠反目”的矛盾,最終三人釋懷和解,結伴共赴關外。與舊版“求官救夫”的設定不同,新版聚焦成鳳英的主動抗爭,塑造了貴族小姐覺醒的現代形象,錢三文的仁義、三文妻的仗義與成鳳英的情義相交織,在荒溝茅屋裡演繹跨越階層的人性崇高。

  在藝術呈現上,《趕腳》堅守戲曲本質,又注入時代活力。編劇對老版進行拆解提純,重構“追夫、尋夫、陪夫”主線,梳理出“遇險被救”“結拜戲夫”等環環相扣的情節,讓故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導演運用毯子功、水袖功及翻、打、滾、踢等傳統戲曲程式,將救人場景與情感沖突具象化,使緊張劇情與喜劇氛圍巧妙融合。劇中三位青年演員平均年齡僅24歲,以扎實的功底賦予角色鮮活的生命力,讓古老淮劇煥發時代氣息,為觀眾帶來兼具傳統韻味與視聽沖擊的藝術享受。

  觀眾與專家的反饋印證了該劇的實力。演出現場,重慶觀眾張先生難掩激動地說:“劇情緊湊不拖沓,喜劇感十足,更能感受到勞動人民的善良,值得一看!”觀眾紛紛表示,從演員的細膩表演中讀懂了角色的情感起伏,被故事裡的真誠與仁義深深打動。

  《趕腳》入選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並非偶然。此前,該劇已獲多項榮譽,包括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傳統戲曲折子戲復排計劃名錄》、參加第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線上展演、參加2024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該劇主演房小莉獲“表演藝術傳承英才”稱號。(李桂媛  蘇新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