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遼寧省沈陽市積極探索社區文化建設方式方法,大力推進社區文化設施、文化團隊、人才隊伍建設。截至2016年底,全市10個城區的1115個社區中建有文化活動室957個,總面積18.6萬平方米﹔社區電子閱覽室824個,總裝機量8240台﹔社區書屋856個。全市有各類文藝社團6600多個,其中廣場民間舞蹈、秧歌隊伍超過2000支,合唱團隊1343個。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文化人才分布合理,文化隊伍形式多樣,每天都有數萬群眾從事文化活動,社區文化建設日益成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因素和前沿陣地。
“出台一批社區文化建設相關政策、完善和新建一批社區文化設施、打造一批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創建一批特色文化基地、培育一批基層群眾文化骨干隊伍”構成了沈陽市《社區文化建設“五個一工程”運作模式》的核心內容。2011年5月正式開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以來,通過打造和實施“五個一工程”,沈陽市社區文化建設的整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構建保障和支撐體系,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政策規定。2011年,相繼出台《沈陽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創建工作方案》《沈陽市社區建設“五個一工程”運作模式實施意見》《沈陽市社區文化建設標准(暫行)》《沈陽市社區文化事業建設發展規劃》,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到城鄉社會發展總體工作中,為項目創建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撐。
夯實建設和發展基礎,完善和新建一批基礎文化設施。編制《公共文化設施布局規劃》,規劃設計城市15分鐘、農村10裡文化圈。實施“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工程”,市、區縣、鄉鎮、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得到全面加強。規劃建設46個項目,市財政安排建設資金12.8億元,其中用於區縣(市)補助資金7.2億元,帶動區縣投資30億元。皇姑區文體大廈、康平縣文化傳媒中心等一批區縣級文化設施相繼建成﹔新建824個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社區書屋856個﹔建成社區文化活動室957個,佔社區總數的84%﹔街道、鄉鎮文化廣場318個、社區文化廣場1121個。大東區文化館改造、沈北新區錫伯族博物館、新民市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新建和改造項目穩步推進。和平區投資2000萬元,改建了全省首家數字化自動圖書館,實現24小時自動化服務﹔沈河區打造了五裡河街道、御龍社區等9個規模超千平的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全區15個街道綜合文化站,總面積12100平方米﹔111個社區文體活動室,總面積54931平方米,均設有多功能廳、排練廳、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和培訓室。
發揮品牌引領和拉動作用,打造一批群眾文化活動優秀品牌。形成了以市級大型活動為龍頭,市、區縣、街道、社區四級文化活動聯動,地區性和地域性活動之間拉動,大中小活動互動的全面發展態勢。打造了“文化四進社區”、“歡樂進農家”、“全民讀書活動”、“千團百場群眾合唱”等多項市級品牌活動。送文化下鄉、下基層活動覆蓋全年各個時段,實現品牌文化活動常年化、常態化。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連續舉辦六屆中國﹒沈陽合唱音樂季﹔連續舉辦四屆沈陽市社區文化藝術節,每屆舉辦市、區、縣(市)、街道、社區等文化活動百余項。2015年獲“中國合唱基地”殊榮。各區縣基層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和平區的渾河之夏文化藝術季、鐵西區的工人文化周、大東區的企業文體聯合會、遼中的近海文化節、法庫東湖文化節等各具特色,形成了一區縣(市)一節,一街(鄉)一品群眾文化活動新局面。
搭建有效的平台和載體,建設一批特色文化活動基地。先後制定實施《沈陽市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基地評選辦法》,開展了“沈陽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特色文化活動基地)”、“群眾文化活動優秀示范點”、“星級文化廣場”命名和評選工作,評選出100個“市級特色活動基地”、100個“群眾文化活動優秀示范點”、400個“星級文化廣場”、500個區級特色活動基地。建立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文化資源共享機制,開展針對基層社區的“結對子 種文化”文化對口幫扶活動,建立了350個幫扶點。沈河區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牽動,打造福文化、孝文化、滿族文化、雷鋒文化等25個特色文化社區。“一區一品”、“一街一品”、甚至是“一社區一品”的特色文化活動新格局基本形成。
培育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建,培育一批基層群眾文化骨干。每年對文化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全市672名文化館、圖書館業務干部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有效提升,141個街道及個1115個城市社區的基層文化骨干受到正規培訓,帶領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指導活動的能力大幅上升。市財政加大對業余文藝團隊的投入,五年來累計列支1320萬元﹔市文廣局組織開展了群文之星評選﹔市群眾藝術館組織實施了“百千萬”文化服務建設工程,在全市范圍建立和完善一百個藝術培訓輔導基地,培育一千名骨干藝術輔導員,招募一萬名文化志願者。全市社區業余文藝團隊6600余支,每個社區和村平均擁有2支以上業余文化團隊,其中合唱隊達1343支,舞蹈隊1000余支,民樂隊340支。各類文化志願團隊年平均組織藝術惠民演出2000余場﹔文化志願者開展的文化藝術培訓講座2500個班次,培訓人次40萬。
今後一個時期,沈陽市將圍繞社區文化建設要求,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現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全覆蓋。制定好農村(社區)文化設施布點規劃,加快文化活動室(點)建設進度,推進社區和村級公共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到2020年底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文化室(點)應有盡有、全面設置的目標,完善村落10裡文化圈和城市社區15分鐘文化圈,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均等化。二是加快相關制度的設計,積極推進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標准化。完善和制定社區設施、隊伍、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標准,依法保障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開展。三是充分挖掘社區文化資源,深入開展特色文化社區創建工作。深入發掘社區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資源,推廣沈河區的建設特色文化社區經驗,在所有街道和社區實現文化品牌的“一街一品”、“一社區一品”。(來源:遼寧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