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搭台,文旅活動唱戲。今年入夏以來,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省體育局等單位,通過舉辦體育賽事活動,加快體旅融合發展。其中舉辦馬拉鬆賽事成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場場馬拉鬆賽事的舉行,對遼寧各地城市形象、文旅消費的促進作用,看得見、摸得著,也為文化和旅游市場快速復蘇增添了新活力。
打造消費新場景
5月20日,2023沈陽皇姑首屆半程馬拉鬆在北陵公園南門前廣場鳴槍開賽。比賽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00余選手參與。
“馬拉鬆跑了,北陵公園逛了,老四季的雞架也吃了,這次來沈陽跑馬拉鬆,我領略了沈陽皇姑的人文歷史和城市風採,真是值了。”來自河北的運動員張勁鬆興奮地說道。
與張勁鬆同感的鞍山馬拉鬆愛好者吳亮夫婦也感觸頗深,他們在5月21日舉辦的2023沈陽和平半程馬拉鬆比賽中,與萬名跑友一道沿著渾河,穿過沈陽和平杯世界足球公園等景點,深度體驗沈陽之美。
一周兩場半程馬拉鬆比賽,沈陽賽事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文旅消費增長。
遼寧省體育產業集團副總經理史立新說,如今,體育活動早已成為經濟社會各業態高度融合的價值載體,“體育+”新業態和新熱點,使得體育在整個社會生態和社會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在賽事經濟浪潮的助推下,遼寧多座老工業城市煥發新的勃勃生機。
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遼寧是文化大省、也是體育大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融合發展,打造群眾和游客喜愛的消費場景,成為主管部門深入踐行融合發展理念的好做法。馬拉鬆及其他賽事,不僅僅是一場體育比賽,對城市形象、綜合消費的提升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體育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旅游讓生活更幸福。
提升城市吸引力
5月27日,以“鱍馬!綠馬!”為主題的“跑遍遼寧”馬拉鬆系列賽暨2023營口﹒鱍魚圈馬拉鬆賽開賽。賽事設置了全程馬拉鬆、半程馬拉鬆和迷你馬拉鬆3個項目,吸引2萬余選手和馬拉鬆愛好者參加。
遼寧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依托文旅資源,創新賽道設計,以旅游景區為核心,途經昆侖大街、遼東灣大街、山海大道等主要景觀路,穿行於世紀廣場、碧霞山公園、紅海河公園、望兒山風景區、熊岳植物園、何家溝滑雪場等多個廣場、公園、景區、景觀帶,讓選手和馬拉鬆愛好者輕鬆體驗到“賽跑+旅游”獨特魅力。
賽事主辦方充分利用鱍馬賽事官網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專題推介城市精品旅游線路,發布個性化服務指南,為參賽者提供詳盡的伴賽攻略。同時,全面升級商旅套餐,提供多元化酒店住宿選擇及票務、門票等服務,極大提升了城市休閑旅游品牌影響力,讓四方來客感受到鱍魚圈的魅力。賽事期間,鱍魚圈區借助賽事活動,成功拉人氣、引客流,帶動旅游、餐飲、住宿等消費客流激增,為今夏旅游季開了個好頭。
營口市鱍魚圈區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鱍魚圈舉辦馬拉鬆比賽的第10年。近年來,全區積極探索“體育+旅游+文化”的城市發展新模式,致力於建設集旅游、運動、休閑康養、夜經濟等於一體的示范區,打造文旅融合的新賽道,為游客、跑友等提供優質服務環境,讓參賽者可以深度體驗邊跑邊欣賞美景、品嘗美食的“文旅+體育”閉環場景。這種類似“特種兵旅游”的方式,備受廣大跑友、游客的歡迎。
助力市場快復蘇
在“跑遍遼寧”馬拉鬆系列賽暨“中建八局”2023鞍山﹒千山半程馬拉鬆盛宴開幕前,鞍山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邀請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獲得者徐夢桃,回鞍山助力馬拉鬆賽事相關事宜,參加非遺作品“命運翻轉”頒贈儀式,並提前為鞍馬參賽者加油助威。
作為鞍山文旅體形象大使的徐夢桃說,希望通過本次馬拉鬆能讓更多人愛上運動,愛上鞍山,願大家共同在奔跑中體驗大美鞍山之秀麗,體驗文化鞍山之典雅,感受運動鞍山之活力。同時,也希望通過鞍馬讓“奧運冠軍之城”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誠邀八方游客來鞍盡享鋼都之美,樂享鞍山文化、旅游、體育的獨特魅力。
遼寧省體育局群體處處長王海泉介紹,“跑遍遼寧”馬拉鬆系列賽有效推動全民健身並拉動體育消費,每站比賽地都配合馬拉鬆賽事舉辦各類消費品展、美食節,實現體育活動與文化、旅游、教育、金融、保險、生產制造、商貿流通、城建地產等行業深度融合,助力城市建設,為參與者提供更加省心、舒心、放心的比賽環境。
鞍山跑友李海翔參加過多地的馬拉鬆賽事,今年遼寧的賽事更是全部參加,並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直播帶貨,還賣出不少旅游文創品,一舉多得。
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遼寧將搶抓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有利契機,推進文旅與體育、交通、農業等行業融合發展、深度合作,借助籃球、馬拉鬆等體育賽事,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進一步刺激旅游市場復蘇。下一步,將按照《遼寧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有關要求,加強旅游景區和冰雪項目整合,打造“冰雪+溫泉”“冰雪+觀光”“冰雪+康養”“冰雪+運動”等組合模式,推出趣味性強、參與度高的冰雪、冰上、水上等運動項目,促進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融合發展,使其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周鳳文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