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遼寧
遼寧
遼寧推出歌曲《天遼地寧我家鄉》:六地方劇種合力“出圈”
發布時間:2024-04-07 15:4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4-07
  “山海相伴,有情懷、有擔當,這就是天遼地寧我家鄉……”在近日舉辦的遼寧省內多台戲曲主題文藝晚會上,來自遼寧各地的劇種演員代表用各自唱腔聯袂演繹歌曲《天遼地寧我家鄉》,在全省獲得熱烈反響。
  為讓更多人了解遼寧地方戲劇種,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將省內現有的評劇、遼劇、鐵嶺秧歌戲、阜新蒙古劇、海城喇叭戲、凌源影調戲6個地方劇種探索性融合成一首作品,通過演出傳唱和MV視頻傳播,唱響“山海有情,天遼地寧”遼寧文旅宣傳口號,將省內戲曲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歷史、輝煌成績和美好願景,以“藝”為媒呈現在觀眾面前。
  唱出自然人文好風光
  “這一片土地讓人向往,第一朵花綻放、第一隻鳥飛翔……”《天遼地寧我家鄉》歌曲詞作者、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發展處一級調研員高立軍吟唱首句,喜悅地向記者分享他的創作心路:“遼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歌詞創作中,我緊密結合這6個劇種演唱特點,從世界的廣度、中國的高度和遼寧的厚度三方面描繪和贊美家鄉。”
  《天遼地寧我家鄉》的歌詞分為上下兩段,上半段描繪遼寧自然風光,下半段細數遼寧人文歷史,整首歌曲高度凝練遼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與符號。評劇、遼劇和鐵嶺秧歌戲的獨特韻腳,描繪了渤海灣的浪花飛揚、寬闊的大遼河、奔騰的鴨綠江以及紅海灘上稻花飄香﹔阜新蒙古劇、海城喇叭戲和凌源影調戲的特色唱腔,將中華文明的曙光牛河梁遺址和共和國工業長子的榮光等濃情唱響。
  整首歌曲及MV內容涵蓋遼寧省14個市的人文風光,歌頌了遼寧人從“紅色六地”到新時代“六地”精神譜系的血脈賡續與弘揚,唱響了文體旅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時代旋律。“創作時我反復琢磨,並查找大量文獻資料論證,發覺遼寧曾誕生過1000多個第一,在歌詞中我不僅寫到了‘第一朵花、第一隻鳥’,還突出了古國牛河梁中華民族的文明以及工業搖籃、長子榮光等。”作為土生土長的遼寧人,高立軍談到此處無比驕傲和自豪。
  “全遼班”合力打造藝術精品
  遼寧地方劇種因近年來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屢次舉辦的地方戲曲小戲展演活動而愈發活躍起來。這些劇種不但從農家院演到大劇場,還從線下演到了線上,通過多角度展現在大眾視野中,一些瀕危劇種也因此得到了搶救性保護,得以傳承和發展。
  當前,遼寧省各個地方戲劇團都在努力創作,積極形成合力、共同“擴圈”“出圈”。《天遼地寧我家鄉》正是“全遼班”合力演繹的精彩實踐,無論作詞、作曲,還是編曲、視頻、演唱的成員,全部由遼寧本地文藝工作者組成。
  “我創作過單獨的曲子,但6個地方劇種放到一起形成一首歌,之前從未嘗試過。”李洪旭是鐵嶺市民間藝術團的國家一級作曲。籌備2024遼寧省新春戲曲晚會期間,他與晚會導演王立平接下了這個富有挑戰性的譜曲工作。
  “這6個地方劇種各有特點,不同的曲牌如何巧妙銜接到一起,才能做到既沒有違和感,又能唱出遼寧人的情懷,是我在作曲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難題。”李洪旭表示,評劇和遼劇的大調式、鐵嶺秧歌戲的小調式、阜新蒙古劇的短調民歌、凌源影調戲的皮影腔,在演唱方式上有諸多不同,唯有鐵嶺秧歌戲和海城喇叭戲之間在曲牌上有一定的同源性。
  李洪旭與李東風、牛正茂、李景春3位老師悶在辦公室裡搞創作,共同開啟“破題”模式。他們將不同的劇種拆分、組合,找尋其中的規律性。他們巧妙地將大調式作為主導融入合唱,用小調劇種刻畫地方韻律風格,還特別將東北傳統曲牌子“文嗨嗨”用在開頭,使得整首歌曲唱出了濃郁的關東風情和磅礡的氣勢。歌曲在整合全省藝術資源的同時,更是一次助推遼寧地方戲曲繁榮發展的探索。
  激活地方戲曲生命力
  每一位戲曲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對廣闊舞台的無限渴望,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今天,文藝工作者對於傳統戲曲整理改編的思路更加開闊,在實踐中呈現出全新面貌。作為《天遼地寧我家鄉》遼劇部分歌唱演員,瓦房店遼劇團演員劉翔雲前不久返回老家庄河市,將這首歌的評劇、遼劇、阜新蒙古劇、海城喇叭戲部分一人分飾四角,通過文藝匯演的形式帶給家鄉父老。
  “我們探索用6個劇種創作的一部‘大遼戲’,目前正在有序推進。”高立軍向記者提前“劇透”。創作團隊從戲曲聯唱中獲得啟發,集結各地方劇種藝術表現優勢,融為一部地方戲曲舞台藝術作品,探索遼寧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新模式。
  “期待能將各劇種資源形成合力,大家抱團取暖,共同發展,讓遼寧的小戲曲形成爭創向上的氛圍,發揮戲曲名家工作室傳幫帶作用,大力培養戲曲人才,進而推動遼寧地方戲曲振興發展。”高立軍說。(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