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能代表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近年來,“遼字號”文藝品牌扎根遼沈大地、服務全面振興大局,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推動文藝事業繁花競放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遼寧文藝延續延安文藝的火種,從文藝建設到創造表達,都體現了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文藝創作思想與美學風格的傳承。
“遼寧作為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革命文化、工業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肥沃土壤。”遼寧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邵玉英說。10年來,遼寧文藝百花園欣欣向榮、百花爭妍,近200部作品斬獲國際國內重要獎項。尤其是在日前中宣部發布的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中,遼寧有6部作品獲“優秀作品獎”,遼寧省委宣傳部榮獲“組織工作獎”。生動詮釋偉大抗戰精神的雜技劇《先聲》、講述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艱辛生產歷程的電影《鋼鐵意志》、展現彰武治沙精神的電視片《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紀事》、刻畫攻堅克難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的廣播劇《問天》、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的歌曲《小花》、書寫遼河流域生態環境與人文社會變遷的圖書《大遼河》……遼寧廣大文藝工作者潛心創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遼字號”文藝精品。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遼寧省把文藝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叫響文藝遼軍品牌。從設立遼寧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扶持基金、實施新時代遼寧文學“火車頭”創作計劃、創建遼寧省文聯文藝評論基地、啟動新時代遼寧文學群峰聳峙計劃和遼寧曲藝振興工程,到召開文藝界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座談會,遼寧文藝人才隊伍正不斷壯大。
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
面對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遼寧文藝界積極思考,勇於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
遼寧省積極抓活動、搭平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開展“到人民中去”“送歡樂下基層”“強基工程”等惠民活動,把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送到基層﹔打造“星火原”文藝志願服務品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願服務活動。
在今年舉辦的首屆全國小戲小品展演中,遼寧兩部小戲——鐵嶺秧歌戲《不了情》、阜新蒙古劇《妙方》精彩亮相,並獲評優秀作品,在全國火出了圈。“鐵嶺秧歌戲來自遼寧民間,是遼寧這塊黑土地孕育了它。‘不了情’的深層含義,就是遼寧人對家鄉文化熾熱的、無法割舍的愛。”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團長趙秀說。
遼寧省文藝工作者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既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也讓優秀文藝精品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11月5日,遼寧省召開文藝界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座談會,邀請遼寧文藝工作者暢談心聲。作品曾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編劇、作家李銘說:“我會更加努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寫好遼寧故事,把那些鮮活、接地氣的生活用文藝的形式呈現出來。”
擦亮“遼字號”文藝品牌
10年來,遼寧省文藝工作者牢固樹立品牌意識,追求卓越、鑄造精品,引領遼寧文藝走向全國和世界,不斷提高遼寧文藝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首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戲聚沈陽﹒擂響中華”全國戲曲青年領軍邀請賽等在遼寧舉辦,彰顯遼沈文化高地的崛起。在2024年央視春晚分會場、中秋晚會中,諸多精彩節目展現了遼寧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歷史遺存,進一步推高了遼寧的知名度。
一部部“遼字號”精品力作既贏得口碑,又贏得市場。電影《鋼鐵意志》被列為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影片,電視劇《飛哥戰隊》《霞光》《乘風踏浪》、紀錄片《大漠初心》《我的抗美援朝》《鴨綠江不會忘記》等在央視總台及各大衛視黃金時段播出,創造收視佳績。
遼寧芭蕾舞團、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沈陽雜技團等文藝院團成為全國“名團”,“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唐宋八大家”“和合中國”等文博展覽打造文化新熱點,引發觀展熱潮,這些作品與文藝工作者的成功,展現了遼寧文藝創作的實力,也推動提高了遼寧文藝在全國的影響力。
遼寧文藝在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遼寧芭蕾舞團攜《花木蘭》《晷》等優秀作品先後出訪美國、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藝術表達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電視劇《昔有琉璃瓦》在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網絡平台播出,實現“遼字號”電視劇首次在境外電視平台落地。
出精品、育人才、創品牌。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遼寧文藝界將擔負新使命,闊步再出發,發揮文藝培根鑄魂、凝心聚力的作用,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遼寧、走進遼寧、扎根遼寧,不斷叫響“遼字號”文化品牌,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章提供更加豐厚的精神滋養。(葛鑫 胡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