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遼寧
遼寧
遼寧朝陽:古今交融 鐫刻名城新魅力
發布時間:2025-01-03 08:5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1-03

  在我國東北,大凌河敞開臂膀環抱著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瑰麗的城市——遼寧朝陽。紅山文化、三燕文化、紅色文化在此交相輝映,與獨特的鳥化石地質奇觀共同譜寫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

  如今,朝陽市正以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契機,推進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歷史的饋贈:古韻悠悠 厚積薄發 

  在朝陽這座擁有1700余年建城歷史的古城,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不斷閃耀著光輝。

  當歲月的指針撥回史前時代,紅山文化在朝陽大地播撒下了文明的火種。在牛河梁遺址,神秘的積石塚、庄嚴的女神廟和宏偉的祭壇,宛如通往遠古的時空之門,玉豬龍等精美玉器帶著先民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祈願,勾勒出華夏文明晨曦微露時的朦朧輪廓,成為中華民族龍圖騰信仰的濫觴。

  時光流轉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朝陽這座三燕古都又一次迎來輝煌篇章。古老的遼塔矗立城中,磚石上銘刻著朝代更迭、民族融合的印記,馬鐙、金步搖、鴨形玻璃注、馮素弗墓壁畫等珍貴文物驚艷世界。

  朝陽還是世界聞名的“古生物化石寶庫”。熱河生物群的化石遺存豐富多樣,尤其是鳥化石種類繁多、保存完好,生動展現了遠古鳥類的靈動身姿,為生物進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近現代的朝陽,紅色基因深植沃土。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與解放戰爭歲月裡,朝陽兒女奮起抗爭,趙尚志、劉桂五、陳鏡湖等抗日英雄血洒熱土,用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為這片土地染上了永不褪色的革命底色。

  當下的守護:傳承創新 熠熠生輝 

  朝陽深知這些歷史饋贈的珍貴,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道路上砥礪奮進,全方位守護與傳承歷史文化。

  早在1993年,朝陽便獲遼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稱號。如今,朝陽全市不可移動文物達6604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32項、歷史文化街區3處,認定公布的歷史建筑有199處,歷史文化村鎮與傳統村落共計40個。

  自2020年朝陽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啟動以來,朝陽成立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市人大、市政協全面參與監督,常務副市長任工作專班組長。朝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市自然資源局等多部門聯動,反復研討、精細論證,赴外地考察學習。

  “我們採取‘日報告、周通報’和‘紅黃綠’亮燈機制,清單化、項目化、工程化推進工作落實。”朝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付宗義介紹,該局設置了歷史名城專職保護管理機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科,全力配合開展申報工作。

  在城市更新進程中,歷史文化街區展現別樣風採。朝陽水泵廠歷史文化街區一期本體保護修繕工作已完成,二期活化利用項目“1958科學樂園”開園,工業遺跡風貌與現代都市活力和諧共生。慕容街南北塔軸線環境整治、宮城南門遺址展示等工程穩步推進,馬山電廠家屬區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整治與職工俱樂部修繕工作同步開展。

  傳統古村落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關鍵拼圖。2017年,朝陽波羅赤鎮、賈家店農場等5個鎮村入選遼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自2014年起,朝陽縣西五家子鄉三道溝村等17個村落陸續登上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它們承載鄉愁,延續文脈。

  賡續的藍圖:交融共進 將啟新篇 

  今天的朝陽,歷史文化已深度嵌入城市發展脈絡,文創產業正為這座古城注入新的活力,朝陽古韻正青春。

  紅山文化文創產品創意無限,兼具顏值與內涵,化作游客掌心的“朝陽記憶”。鳥化石科普讀物、模型涌入校園與科技館,在孩子心間種下科學的種子。三燕文化古裝體驗,讓年輕人在換裝間觸摸歷史脈絡。

  此外,朝陽還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交流,借助紅山文化、古生文化、三燕文化、紅色文化,以及文化街區的力量,吸引全球目光,讓朝陽走向世界。

  在美國紐約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進行的“龍城之金:遼寧三燕文物選萃,337—436”展覽,讓海外觀眾沉浸於朝陽文物的無限魅力和中華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珍貴的文物,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兼收並蓄、多元包容。”美國觀眾馬丁說。

  朝陽,將繼續以歷史為筆、以文化為墨,在時代的畫卷上精心勾勒,讓古老與現代和諧共鳴,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葛鑫 張榕津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國G228沿海公路旅游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