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七一”前夕,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分館)迎來了眾多參觀者。在講解員的生動講解下,觀眾通過珍貴的歷史實物、翔實的文字材料、栩栩如生的場景和多媒體展現形式,重溫了那場正義的審判。與此同時,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紅色印記宣講團正式啟動“勝利豐碑照初心 教育鑄魂強黨性”主題黨課宣講月活動,通過宣講紅色故事和紅色經典,弘揚革命精神,打造“大思政”一體化育人新局面。
近年來,作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在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上不斷創新,通過組建遼沈地區首家抗戰博物館聯盟、打造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等方式,讓紅色文化煥發新活力。
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協同合作。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積極整合遼沈地區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組建了遼沈地區首家抗戰博物館聯盟——“沈陽抗戰聯線”。該聯盟將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陳列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等遼寧省內的15家紅色場館串點成線,不僅實現了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還搭建起紅色旅游區域協同發展平台,有力提升了遼寧抗戰文化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吸引力。
在整合紅色場館資源的基礎上,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還聯合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遼沈戰役紀念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等多家革命紀念館,推出了“守望豐碑薪火相傳——遼寧‘六地’紅色印記主題展”。該展覽是首個以遼寧“六地”(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為主題的專題展覽,通過300余張珍貴照片、圖表以及近百件實物展品,生動詮釋了遼寧“六地”的豐富內涵及其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尤其是特別設置的“漫步六地”數字多媒體體驗區與紅色“六地”打卡互動區,通過與歷史人物進行跨時空對話等新穎方式,提升了展覽的吸引力和觀眾的參觀體驗,使得紅色文化的傳播更加生動、直觀。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還致力於將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教學資源,打造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這一體系通過充分挖掘本土紅色文化優勢,創新教育形式,編制出一系列大思政教材和抗戰普及讀物,如《一份特殊的宣言》《走進“九﹒一八”》等。這些教材和讀物不僅為學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成為公眾了解抗戰歷史的重要窗口。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設計的“大思政課”並未局限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融入了多種互動式教學。例如,增加了“紅色快閃”“紅色六地打卡”“情景式話劇”“沉浸式演出”“唱紅歌誦紅詩”“青春有我志願服務”等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教學形式,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值得一提的是,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還邀請大中小學生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場館講解服務,讓他們在講述歷史、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淬煉品格、增強本領。學生們在擔任志願者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抗戰歷史的理解,也培養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這種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在“大思政課”的推動下,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與多家學校聯合搭建了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多方力量+多樣渠道”,搭建起館校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平台,不僅使遼寧這片紅色革命沃土孕育出來的抗戰精神、東北抗聯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雷鋒精神更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還提升了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為進一步拓展紅色文化的傳播范圍,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推出了“行走的大思政”系列活動。宣講團帶著數字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研學課程,開啟了“傳遞歷史溫度﹒愛上這片熱土”——九一八研學足跡點亮全國實踐活動。這一活動歷時2個月,跨越5個省份、13座城市,攜手20余所學校,受到4萬余名師生的歡迎與認可。2023年,宣講團跨越4000多公裡遠赴新疆塔城開展思政教育活動,與當地教育部門共同簽署了《館校合作愛國主義共建協議》。這一舉措不僅將遼寧“六地”紅色資源融入新疆塔城教育體系,也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未來,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將繼續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紅色活動,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將豐富的博物館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探索新的育人模式。(王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