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阿爾山:大興安嶺密林中挖出“旅游寶藏”
發布時間:2020-11-10 16:22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0-11-10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西北部的阿爾山市,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這裡林密草豐、石絕池奇、泉神湖秀、雪美水碧,旅游資源豐富。2011年,阿爾山市被列入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在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的定點幫扶下,阿爾山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旅游越來越火。當地約有60%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旅游業實現了脫貧。2019年4月,阿爾山市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
  定點幫扶有力度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選派多名干部到阿爾山任職,為當地發展提供支持。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多次帶隊赴阿爾山實地調研,推進文化和旅游扶貧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幫助阿爾山編制了《阿爾山市旅游產業扶貧行動計劃》《阿爾山旅游品質提升規劃》《阿爾山市自駕游與露營發展專項規劃》《阿爾山市冰雪旅游專項規劃》等多個規劃。為切實加強項目建設,文化和旅游部先後協調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支持阿爾山市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並支持阿爾山國際養生度假旅游區項目獲批27.9億元授信資金。
  文化和旅游部扶貧干部、阿爾山市副市長岳青介紹,近年來,阿爾山市緊緊圍繞落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積極尋求產業發展突破,“全域旅游+五小經濟”發展初具規模,小種植、小養殖、小商業、小勞務、小合作等形式多點開花、齊頭並進。通過實施旅游扶貧等產業政策,當地發展內生動力得到有效激發。截至2019年底,阿爾山市建檔立卡家庭人均純收入達1.6萬元以上。
  旅游扶貧顯成效
  “站在山上眺望西口村全貌,就像欣賞一幅色彩絢爛的油畫。南面是杭蓋草原,北面是洮兒河濕地,西口村有非常好的旅游資源,下一步,我們將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定點幫扶優勢,努力把西口村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西口村,走進西口村。”文化和旅游部派駐阿爾山市明水河鎮西口村第一書記鄭海勇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近年來,在文化和旅游部定點幫扶下,西口村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業發展優勢,走出一條旅游脫貧致富的道路。目前,村裡聘請來自北京的專業團隊設計的西口民宿示范項目即將建設完成。西口村打造的“西口十八”鄉村旅游品牌,包含了“西口十八景”“西口十八款”“西口十八碗”“西口十八表情包”等系列產品,今年9月在阿爾山市“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中亮相。
  截至今年6月,西口村全村19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520人全部脫貧。村民參與旅游業的熱情高漲。“咱們村發展旅游業已經有明顯起色了,我得做好准備。”55歲的村民敖廣全正在琢磨如何將百花蜜打造成村裡的特色旅游商品。而經營著一家網紅餐廳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馬宏奎已經開始籌備開分店了。
  幾年來,阿爾山的多個鄉村積極探索鄉村旅游發展路徑。如,距離西口村70多公裡的白狼鎮鹿村,是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親愛的﹒客棧》第二季的拍攝地,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該村家家戶戶養鹿。開始發展旅游後,村民將旅游業與養殖業相結合。與溫順的梅花鹿親密接觸成為游客到鹿村旅游的特色體驗之一。如今,鹿村28戶村民,每戶村民的固定資產都達到百萬元以上。
  特色產業帶動強
  不少到過阿爾山白狼鎮的游客都對當地漫山的白樺林印象深刻。不過,很少游客能想到,枯死的白樺樹樹皮,可以變成一件件精美的旅游商品,甚至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寶貝”。
  地處大興安嶺林區腹地的白狼鎮是林區開發建設者最早的定居地之一,擁有大量林俗文化遺產,樹皮畫制作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白狼林俗樹皮畫成為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艷紅從小就接觸樹皮畫,經過設計、分色剪制、揭離和粘貼,一張樹皮很快在李艷紅手中變成一幅樹皮畫,看到這門技藝的游客無不稱奇。
  在旅游業帶動下,2015年,阿爾山市林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運營,樹皮畫制作與銷售是公司的重要項目之一,帶動白狼鎮數十個貧困戶參與樹皮畫制作。2016年以來,該公司累計為46戶72名貧困群眾發放分紅近30萬元。
  將特色農產品打造為旅游商品成為阿爾山多個村鎮幫助村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五岔溝鎮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適合菌類生長的氣候條件。該鎮建立了食用菌養殖基地,幫助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習菌類養殖技術,並吸納他們在基地就業。“如今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真好。”在基地採摘滑子菇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趙芳東說,自己現在一年的收入是過去的2至3倍。
  “這裡生產的食用菌作為特色旅游商品在阿爾山各個旅游景點銷售,並通過網絡平台銷往全國各地。”五岔溝鎮產業辦主任賈連旭說,食用菌產業周期短見效快,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已經成為當地扶貧的重要產業。“我們正在計劃通過舉辦美食節、採摘節等旅游活動,將食用菌養殖與旅游產業結合得更緊密些。”(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