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天上黃河正正來
發布時間:2022-03-11 10:4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3-11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黃河“幾”字彎頂端,是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腹地——巴彥淖爾市。巴彥淖爾市北依陰山,與蒙古國接壤,國界線長達369公裡﹔南臨黃河,與鄂爾多斯市隔河相望﹔東連“草原鋼城”包頭市﹔西鄰阿拉善盟及塞外煤都烏海市。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裡,巴彥淖爾境內的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境內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多元文化繁榮發展
  作為國家“五縱五橫”大動脈的交匯點之一,巴彥淖爾市是華北溝通大西北、貫通大西南、連接蒙古國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呼包鄂進入阿拉善的必經節點,是內蒙古中西部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巴彥淖爾市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交通樞紐優勢,在挖掘歷史文化和發展河套文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以點帶面的多元化文化發展新格局。
  走進巴彥淖爾,映入眼帘的是廣袤的產糧大地,蜿蜒的黃河在其間流淌,“天下糧倉”名副其實。據介紹,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千百年來黃河文化、農耕文化、游牧文化、邊塞文化、移民文化在這裡交融發展,形成了兼容並蓄、獨具特色的河套文化,留下了陰山岩刻、秦漢長城、雞鹿塞、高闕塞等寶貴歷史遺存,有“原角恐龍地”“智人轉折點”“陰山岩刻群”“北方古銅都”“長城博物館”“河套文化源”等諸多美譽。境內有趙長城、秦長城、漢長城等長城遺跡1007公裡,陰山岩刻5萬多幅,於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資料顯示,巴彥淖爾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點52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大處24個點、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65個點、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1個點。
  巴彥淖爾市圖書館入選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兩部珍貴古籍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爬山調、烏拉特民歌、蒙古族駝球和烏拉特銅銀器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此外,公布的自治區級非遺項目36項(含拓展項目12項)、市級258項(含拓展項目31項)、旗縣級268項(含拓展項目14項)﹔公布、公示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人、自治區級傳承人55人、盟市傳承人365人、旗縣級傳承人435人﹔公布的自治區級文化藝術之鄉11個、市級文化藝術之鄉27個,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3個。
  將當地文化成果轉化成助力發展的新動能,是巴彥淖爾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來,巴彥淖爾連續成功舉辦了18屆中國﹒河套文化藝術節,使河套文化成為全區乃至全國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以此重點活動為引領,各旗縣區舉辦華萊士節、梨花節、豬文化節、葵花節、鴻雁藝術節、中蒙文化交流周等各類文化節慶活動,示范帶動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軍警營文化、農牧區文化等多元文化繁榮發展。
  據悉,目前,巴彥淖爾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設河套農耕文化博覽園、民俗文化旅游項目、鄉村文化旅游項目、瑪瑙胡石博城、烏拉特文化城、陽光文化城文化產業園區、烏蘭布和沙漠旅游區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40多個。同時,巴彥淖爾市被命名為“中國觀賞石之城”,烏拉特後旗被命名為“中國戈壁石之鄉”。
  文旅資源深度交融 文旅矩陣逐步形成
  豐富的文化資源加上豐富的旅游資源,讓“詩和遠方”迸發出極具經濟價值的新動能。巴彥淖爾市多元文化與綠(草原、田園和次生林)、藍(湖泊)、禽(烏梁素海鳥類)、野(戈壁自然野趣)、情(少數民族風情和邊關情趣)、史(歷史遺存)幾大類的旅游資源相互交融,繁榮發展。
  目前,巴彥淖爾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33家,其中4A級6家、3A級11家、2A級16家,星級接待戶48家、五星級21家、四星級22家、三星級8家﹔共有臨河富強村、五原塔爾湖聯豐村、杭錦後旗雙廟太榮村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臨河民主村、五原天吉泰二合永村、杭錦後旗雙廟太榮村、臨河富強村、五原塔爾湖聯豐村5個自治區鄉村旅游重點村。
  巴彥淖爾市現已形成黃河風情體驗游、陰山文化探秘游、河套美麗鄉村游、邊境民俗風情游4條精品線路,這4條精品線路可以根據游客的喜好與時間編排為1日至5日的旅游行程,也可以與周邊盟市旅游線路任意串聯組合。科學規劃的旅游路線,讓游客充分領略巴彥淖爾的美麗風情。
  據了解,河套文化藝術節迄今已舉辦了18屆。此外,作為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陰山大漠旅游度假區的特色活動,戈壁天堂線下文化創意活動憑借“露營+文化創意活動”的獨特形式在市場上一枝獨秀。當地計劃“戈壁天堂”活動結束後,在原有場地上引入藝術節、音樂節、星空露營故事會、房車打卡營、天文探索營等活動,通過不斷導入創新性文旅活動,持續吸引游客的目光。
  熱鬧的節慶活動也離不開美食。當地各族人民在彼此相依的漫長歲月中,飲食方面既保持了各自的傳統,又融會互通,形成了味道獨特的河套美食。河套二十風味是河套美食的代表:河套硬四盤(紅扒丸子、清蒸羊肉、酥雞、河套扒肉條),河套四金果(燈籠紅香瓜、華萊士、黃柿子、河套蜜瓜),河套四碗面(河套燜面、河套鹽水拉面、羊肉醒揪面、家常臊子面),河套四鍋香(河套燴酸菜、肉勾雞、黃河魚燉豆腐、羊肉熬茄子),河套四小吃(河套面筋、炒酸粥、肉焙子、糖麻葉)……光看名字就已讓人忍不住口水。
  旅游景區各具特色 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打造以河套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是巴彥淖爾旅游的重要特色。三盛公國家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干流“幾”字彎頭,始建於1959年,是河套千萬畝灌區的源頭,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閘”。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這裡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戶外運動、生態科普等功能於一體,是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期間重點打造的100個精品景區之一。此外,位於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與雙河區之間的黃河河套文化旅游區,是全市最大的開放性濕地旅游區,2014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5年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品牌之一。
  除了美景、美食,河套平原的美酒也十分醇香。內蒙古河套酒業工業旅游區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陝壩鎮,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這裡以中國酒文化和河套白酒生態釀造為旅游主題,展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是內蒙古西部重要的工業旅游景區。
  河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巴彥淖爾市積極挖掘農耕文化旅游資源,展示豐收碩果。位於五原縣隆興昌鎮的河套農耕文化博覽園建於2011年,是集現代農業、清潔能源、商貿流通、高新技術研發、農耕文化、鄉村旅游於一體,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綜合性示范園區。位於臨河區文博中心南廣場D區的“天賦河套”優質農產展銷中心,除了展銷各區域的綠色農畜產品,還集中展示了巴彥淖爾市的人文、地理、環境、農牧業發展及全市基本概況。目前,入駐的企業有120多家,產品達1200多種。
  巴彥淖爾市積極開展紅色旅游,弘揚紅色精神。位於五原縣城北郊的內蒙古五原抗戰紀念園,始建於1940年,園區整體布局為“四區一環”,“四區”即城門區、抗戰紀念館區、烈士陵園區、歷史風貌區,“一環”即長320米、連通四個區的環形追憶大道。紀念園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被內蒙古自治區宣傳部命名為“全區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9年又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置身烏蘭布和沙海湖旅游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美景令人嘆為觀止。該景區位於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太陽廟農場境內,地處我國八大沙漠之一烏蘭布和沙漠的最東端,北靠雄壯巍峨的陰山,南連洶涌澎湃的黃河,西接浩瀚無垠的沙漠,東依美麗富饒的平原。距烏拉特前旗政府所在地烏拉山鎮12公裡的烏梁素海旅游區,景色亦可與之媲美。蒙古語意為“紅柳湖”的烏梁素海,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以及國家濕地重要保護區域。
  納林湖旅游景區也是值得一提的當地特色景區。該景區地處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腹地,距磴口縣城40公裡, 擁有一個由黃河故道加風蝕作用而形成的自然湖泊,2013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蕩舟湖心曲徑通幽處,是到納林湖的游客的必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