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繪就內蒙古非遺旅游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3-06-13 09:13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3-06-13
  6月10日,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呼和浩特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內蒙古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啟動儀式暨內蒙古非遺集市活動在呼和浩特市舉辦,300多項非遺項目全面展示內蒙古自治區非遺保護創新成果。
  近年來,內蒙古不斷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非遺+旅游”“非遺+產業”“非遺進校園”“線上直播呈現非遺魅力”等一系列舉措,積極展現內蒙古非遺的獨特魅力,取得了眾多成果。截至目前,內蒙古有人類非遺代表作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8項106處,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45個908處﹔自治區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3個、傳統工藝工作站12個、非遺就業工坊17個、非遺曲藝書場5個、“非遺在社區”試點10個、非遺旅游體驗基地19個、非遺保護傳承基地6個、自治區級非遺研究基地8個,並建立了“內蒙古非遺館”淘寶和抖音店鋪,培育了一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及非遺傳承教育實踐基地。
  非遺 融進生活裡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統一部署,內蒙古以“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內蒙古非遺集市主場活動,旨在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讓全區群眾在感悟中華文脈中增強文化自信、助力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本次活動為期10 天,自治區設立主會場,全區各盟市同步設立分會場。“今年,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從全區遴選了一批好看、好玩、好吃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創新推出內蒙古非遺集市,重點推出非遺之夜、非遺集市、塞上老街特色街區打造等活動。”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張麗輝說。
  本次非遺集市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在非遺之夜活動中,百余項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在夜間向游客、市民展示以蒙古族長調、民歌等為代表的音樂、舞蹈、歌曲、戲曲等,讓傳統非遺項目亮相舞台,觀眾可以“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在非遺集市上,從全區遴選60個美食類、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邀請10家文創企業參與,設置非遺美食區、非遺文創區等,開展非遺售賣、品鑒活動﹔“雲游非遺﹒影像展”以短視頻的形式展示多彩非遺,游客可拍攝上傳“我身邊的非遺”,參與主題直播和互動討論,讓更多的人了解生活中的非遺和生動的保護實踐。
  此外,圍繞恢復和擴大消費、助力鄉村振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區商務廳、區鄉村振興局,共同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啟動了“內蒙古非遺購物節”,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線上開展了主流媒體、電商帶貨直播及非遺數字藏品發布活動,線下則在內蒙古展覽館傳統工藝館設置非遺產品展銷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為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在非遺產品展銷空間裡,全區各盟市參與店鋪達75家,其中,傳統工藝振興目錄36項、非遺就業工坊16家、“內蒙古老字號”10家、傳統工藝工作站6家、手工藝就業幫扶車間1家,上架產品180余款,產品涵蓋食品、日用品、工藝品、文創產品等多個類別。
  與此同時,全區各地也依托非遺相關場所、公共文化機構景區(點)等場所,因地制宜策劃舉辦相關活動,廣泛開展非遺展示展演、互動交流、參觀體驗等活動,滿足游客吃非遺、玩非遺、賞非遺、學非遺、購非遺的需求。據初步統計,全區各盟市、旗縣的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文化館等單位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舉辦3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其中線下活動220多項。
  老街 獨特的印記
  內蒙古的非遺項目像一顆顆“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作為內蒙古非遺集市的舉辦地之一,塞上老街是古建筑群落保護區,記錄了青城 400多年的點點滴滴,吸引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慕名而來,探尋自己的專屬記憶。
  在這條老街上,有老字號、老商鋪,有地方特產、傳統工藝。巷子裡的一家皮藝店店主介紹:“這幾年老街的變化很大。疫情原因,我們這些手工藝人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隨著市場的復蘇,特別是通過大召歷史文化旅游區景區旅游的帶動,我們這些處在‘深閨’裡的手工藝人有了盼頭。”
  今年,為打造特色街區,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的400余種非遺融合產品、50余種文創產品加入非遺集市與非遺特色街區打造中,在非遺特色主題街區中,共有傳統技藝、傳統美術等類型37個項目入駐。
  “塞上老街是古色古香的老街,能夠在這裡展示展銷非遺作品,街上還有那麼多的商鋪,真是很感動。”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燙畫項目傳承人邱春霞說,政府主動推動打造特色街區,讓更多的人走進這裡來,了解非遺、愛上非遺、學習非遺,市場也就逐漸打開了。
  “我們是在網上看到呼和浩特要舉辦內蒙古非遺集市,看了介紹很感興趣。”喜歡內蒙古地域特色文化的楊女士,如今已在呼和浩特整整務工10年了。她說,塞上老街是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和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通過以非遺為主題舉辦活動的特色街區,這裡的夜色一定會很美。”
  塞上老街集聚了大觀園劇場、大盛魁相聲茶館等演出場館,並分時段持續開展音樂周、燈光秀、專題文藝匯演等系列夜間演出等活動。集合“舍一”“大觀園”等多家文化主題酒店,構建了“夜演、夜展、夜讀、夜娛、夜游、夜會、夜購、夜宿”等夜間經濟業態。
  初夏的老街,夜未央,樂正興。
  非遺 點亮美好生活
  你聽,這撩動人心的歡快樂聲,是馬頭琴上楓木與弦的共鳴。6月10日的夜裡,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齊﹒寶力高等帶來的馬頭琴齊奏《萬馬奔騰》,將“非遺之夜”推向了高潮。
  “非遺之夜”有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烏蘭牧騎帶來的民族舞蹈《斗熊舞》,有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漫瀚調傳承人奇附林等帶來的漫瀚調《天下黃河》,也有傳統服飾與現代都市生活結合的非遺服飾秀登台亮相,精彩的節目接連上演,點亮了美麗青城的夜。其間,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還發布了自治區非遺公眾服務平台、網上內蒙古非遺館店鋪,發布首批19家非遺特色旅游體驗基地,展示了近年來內蒙古在推進非遺上的生動實踐,並誠邀天南地北的游客在微風習習的夏日靜享非遺之美。
  “這也太精彩了”“再來一個吧”“真是了不起”……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充滿了贊嘆聲與掌聲。
  6月10日下午,接踵而至的人們走進大召和塞上老街。在俄羅斯列巴、格瓦斯制作技藝展區,辛桂雲正在為前來購買面包的游客耐心講解。“列巴以白面、黑面為主料,用列巴花做引子,加糖、鹽、雞蛋、果醬、果干等制作而成。”
  再次吃到了正宗列巴的李女士回憶起了自己第一次吃列巴時的感受:“拿一片抹上黃油的列巴,涂上果醬,咬在嘴裡酸酸甜甜、酥酥軟軟的感覺,讓人感到滿滿的幸福。”
  今年的內蒙古非遺集市主場活動,將熱鬧的“趕大集”搬到了城裡,人們逛街、購物、洽談,讓老街的夏夜變得熱鬧了起來。
  近年來,內蒙古總結非遺系統性保護經驗成果,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自強,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以傳統工藝類、餐飲美食類、表演藝術類等非遺代表性項目為重點,舉辦內蒙古非遺集市活動,推動非遺產業化、市場化發展,打造非遺特色村鎮、街區,講好內蒙古非遺保護故事,展示內蒙古非遺保護經驗,為建設亮麗內蒙古、模范自治區進一步發揮非遺的重要作用。
  “非遺項目的集聚、非遺項目傳承人的入駐,提升了呼和浩特市的文化內涵、豐富了產品供給、凝聚了青城人氣。”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非遺美食、非遺技藝、非遺演藝等全面展示了內蒙古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活態傳承中,將非遺以大家喜聞樂見的“趕大集”形式聚集到一起,將非遺融入人們的生活場景中,文旅融合視角下獨有的“塞上老街”印象會更加有魅力。
  注重非遺的發掘與融入,線上線下開展非遺文旅產品展銷,非遺傳承人講非遺故事……內蒙古“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精彩不斷。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內蒙古非遺集市的開展,是打造“展示展銷、市場推動、公眾參與、網紅效應”四位一體的內蒙古非遺集市品牌活動的創新之舉,旨在讓更多的市民、游客暢游非遺集市、觀賞非遺表演、品鑒非遺味道,推動非遺與旅游的融合發展,讓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