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在赤峰探尋紅山文化
發布時間:2024-07-10 11:1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7-1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中華文明的起源如滿天星斗,紅山文化正是其中璀璨的一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結果顯示,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境內現存紅山文化時期遺址725處,是紅山文化分布區內遺址密集、集中的地區。
  近日,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走進赤峰,探尋紅山文化,感受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
  紅山腳下的紅山文化博物館中,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圖片,講述著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形成歷程。紅山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因發現於赤峰市紅山後而得名,以西遼河流域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裡。紅山文化的發現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紅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陶器都是紅底繪黑彩,黑彩都是三角形的幾何紋飾。”紅山文化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紅山文化、仰韶文化、凌家灘文化之間有著一定的交流和互動。
  西遼河流域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西遼河流域孕育了紅山文化,長江流域孕育了良渚文化,黃河流域孕育了仰韶文化。隨著各區域人群交往交流交融,中華文明形成“多元一體”的格局。
  身著紅山先民服飾,觀眾坐在桌子兩側,在紅山文化博物館工作人員商家赫的引導下,沉浸式體驗《日出紅山》劇本探秘,完成了一次紅山文化與仰韶文化的“對話”。
  商家赫告訴記者,整個故事框架體現了紅山文化部落與仰韶文化部落的文化交流,兩個部落合作完成陶器,在陶器上留下了雙方部落的紋飾。他希望通過《日出紅山》,讓更多年輕人走進博物館,了解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與當下流行的劇本桌游探秘形式結合,“圈粉”了26歲的游戲玩家孫鶴,她穿上服裝後就進入了角色。孫鶴說:“這種新穎的形式很有吸引力,讓她通過游戲對紅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據介紹,紅山文化博物館發揮紅山文化考古成果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資源優勢,積極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同時,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紅山文化博物館原創開發了《日出紅山》劇本探秘、《紅博奇妙夜》——紅山文化遺產課程進校園等社教活動。
  “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曙光,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踐行者。”紅山文化博物館副館長駱玉梅表示,紅山文化博物館每年面向青少年開展社教活動30余場,參加者2萬多人,通過多種方式傳播紅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