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寧夏
寧夏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推動寧夏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19-12-10 10:0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2-1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科學論斷為文化和旅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邏輯基礎。在新時代,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寧夏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對於加快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精准定位,為寧夏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塑魂”
  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認真貫徹落實好“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一方面,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引領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將文化和旅游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講好寧夏故事,傳播寧夏文化和旅游好聲音,展示寧夏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讓更多的人認知寧夏、喜歡寧夏、熱愛寧夏。
  寧夏作為全國第二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在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中要進一步精准定位,對旅游目的地特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寧夏與東南部省市旅游資源差異性大、互補性強,在旅游客源市場定位上要注重精准性,整合營銷資源,集中拓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閩豫湘等與寧夏差異性大的客源市場,大力推廣葡萄酒品鑒、長城考古探秘、星空旅游沙漠親子等主題化旅游線路產品,擦亮“星星的故鄉”“中國長城博物館”“中國旅游微縮盆景”等IP品牌,叫響“讓我們去寧夏,給心靈放個假”。
  精心謀劃,為寧夏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增味”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我們要遵循“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則,積極創造發展新優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要把銀川都市圈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從賀蘭山下到黃河岸邊,把線路串起來、景區融起來,以消費鏈打造景觀鏈、服務鏈。著力推動融合發展,精心謀劃和打造文化和旅游項目,拉長景觀鏈、服務鏈,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還要精心做好“旅游+”和“+旅游”兩篇文章。重點實施銀川都市圈文化旅游區、黃河文化旅游帶、賀蘭山東麓生態文化旅游廊道、大六盤紅色生態度假游板塊、大沙坡頭休閑度假游板塊、寧夏東部旅游環線板塊建設“六大行動”。著力推進“文藝節目+旅游”“文化活動+旅游”“文化傳承+旅游”“文化產業+旅游”“互聯網+旅游”等“五個+”項目,推出《不到長城非好漢》《岩石上的太陽》《沙坡頭盛典》等實景演出,推動劇場、演藝、動漫等產業融入文化體驗旅游,開發“游寧夏”APP,打造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和“指尖上”的旅游服務平台,引領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進景區,助力鄉村旅游發展,不斷豐富業態,滿足不同層次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精品引領,為寧夏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展魅”
  在推進文化和旅游發展中,我們要增強精品引領意識,為寧夏文化和旅游賦予新內涵,增添新活力。
  打造精品景區。建立老景區提升提質激勵機制,以沙坡頭、沙湖、鎮北堡西部影城、水洞溝、西夏陵等景區為重點,鼓勵和引導其拓展新項目,增強吸引力,強化龍頭作用,提高輻射能力,高質量做好景區建設的升級版,以體驗、服務、消費等方式拉長產業鏈、消費鏈。
  推出精品線路。針對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線路和體驗活動,大力推廣葡萄酒庄品鑒體驗、長城邊關探秘、博物館研學求知等旅游線路產品。以閩寧鎮、紅樹莓產業基地為重點,開發葡萄酒庄品鑒游、扶貧致富探訪游等旅游產品。以將台堡革命舊址、單家集毛澤東宿營地等為核心,打造精品紅色旅游線路,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的吸引力。
  完善精品服務。繼續實施“十百千萬”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工程。突出個性化服務,推出“旅游管家”“智慧體驗”等多種精品定制化服務,為游客提供家庭式、一站式等多樣化的服務,不斷提升寧夏文化和旅游品質。
  催生新型業態。要讓精品演藝、文創產品和精品民宿等特色產品,成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和文化展示載體。總結中衛沙坡頭南岸半島西坡民宿的經驗做法,重點支持文化和旅游企業在黃河岸邊、長城腳下、賀蘭山前、葡萄園中打造精品民宿,進一步增強對外來游客的吸引力。
  精誠合作,為寧夏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賦能”
  合作是推動文化和旅游發展的“良方”,有合作才會有共贏。對內要整合資源,積極與自治區各部門、各種社會力量、科研院所等多方聯系合作,創新創意,共同發力,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對外要主動作為,積極與各地文化、旅游相關單位和企業對接,特別是與一些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合作,加強聯動發展,共同將寧夏全域旅游這塊“蛋糕”做大,形成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一體化的強大合力。繼續加大與大型在線旅游企業的合作力度,深度開發寧夏的旅游產品,做實做足線上線下、區域內外、行業聯動大文章,實現合作共贏。大力引進文創團隊對寧夏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包裝,把優質資源轉換成優質產品,借助網絡平台和渠道將產品輸出到全國。積極推動院校合作,在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師互派挂職、創新辦學模式等方面深度合作,為寧夏文化和旅游事業、產業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繼續做好“旅游+傳媒”,加強合作,共同講好寧夏故事,實現廣泛覆蓋,有效傳播,讓寧夏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