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將推動文化領域從內容創作到消費場景體驗的全方位革新”“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要靠文化發力,打造年輕一代的流量目的地”……日前,在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的創意人才賦能寧夏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活動上,來自全國的文化和旅游行業專家、從業者以及創意人才,圍繞寧夏文旅產業如何提質增效進行交流。
這次交流活動採用全國文旅創意設計人才與寧夏文旅機構深度交流互訪的形式,與會人員組成3個“寧夏文旅創意聯合工作組”,分別前往“沙漠文旅活動策劃”“星星故鄉品牌建設”“黃河文旅IP塑造”三大主題涉及的市、縣(區)和重點景區,進行實地調研和深入座談。
近年來,寧夏積極培育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力爭將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產業優勢。
交流活動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馬峰表示,寧夏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涌現了很多特色做法,通過此次交流活動,不僅能讓寧夏已有的文旅項目在品質上進一步得以提升,更激發和帶動新的文旅項目不斷開花結果。
結合寧夏當地文旅IP的打造,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劉結成認為,文旅IP成功推出的關鍵在於其獨特性,而文化內涵是賦予文旅IP獨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建議,寧夏文旅產業發展應圍繞品牌化、產品化、數字化等進行開發,打造具有創意、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區域文旅產品和文旅IP品牌。
針對旅游景區旅游演藝項目品質提升問題,西安演藝集團黨委委員、西安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於海濤表示:“景區的旅游演藝項目就是要把景區的歷史、人文、自然環境結合起來,以演藝的形式把故事講好,讓游客對景區的歷史、人文有了解,使其對‘景’有更深一步的認知,讓景‘活’起來。”在他看來,講好一個景點的故事,能將游客轉化為觀眾,從而聚攏和培養更大的觀眾和游客群體,從而長效帶動景區的經濟增長。
近年來,寧夏以打造星空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最美觀星體驗目的地為目標,充分發揮寧夏天朗氣清的自然資源優勢,持續擦亮“星星的故鄉”文旅IP,一批炙手可熱的網紅沙漠旅游度假產品“點亮”沙漠星空、激發消費活力。氣象奇觀日益成為旅游攝影、露營、騎行、自駕游、科考的核心吸引物,國內氣象旅游在探索中不斷釋放發展潛力。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旅游氣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余進認為,天氣景觀是最富變化性、最具魔幻特征、最讓游客可遇不可求的一種自然奇觀,氣象與旅游密不可分。“氣象資源是國民經濟的戰略資源,是旅游經濟的基礎要素,也是旅游新的核心吸引物。隨著大眾旅游和氣象科技的快速發展,兩者關系日益緊密,氣象旅游將成為旅游產業新的增長點。”(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