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9月12日至16日,由文化部主辦,青海省文化新聞出版廳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承辦的2104年“春雨工程”中國藝術研究院青海行大講堂活動在西寧舉行。國內藝術大家以舞蹈、音樂和戲劇理論研究新成果與青海藝術實踐為主題,舉辦了面對面的3場講座,為青海省文化藝術工作者帶來了期盼已久的文化大餐和精神盛宴,也為青海省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架起了合作的橋梁。
活動分為講座和座談兩個部分: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歐建平,以“舞蹈經典的四大要素”為題,從舞蹈研究的全新理論和實踐意義上講述了當今舞蹈藝術領域內所認知的經典四大要素。講座以學術理論介紹和經典視頻演示相結合,使參訓人員深受啟發、受益匪淺。梅蘭芳紀念館副館長劉禎,以“地方戲劇種與中國民間文化”為題,圍繞地方戲劇與中國文化的前沿理論,從四個方面講述了中國戲劇歷史的發展演變及其地方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特有的藝術價值,傳承、利用和創新發展未來的趨向軌跡。音樂研究所研究員李岩,以“一抹濃情—青海民族音樂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在互聯網時代拓展科研之方”為題,結合當今國內民族音樂創作和學術研究的新成果,重點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民族音樂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依據,創作形態、傳承方法和青海民族音樂在世界記憶名錄中所佔比例與研究價值。主題講座結束後,三位專家與參訓人員面對面進行了交流座談,青海省文化工作者結合工作實際,向授課專家提出問題,專家們解惑釋疑,有針對性地給予了解答,並對各專業門類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面授機宜和工作建議。
此次活動培訓了來自省、市(州)藝術院團的編創和一線演職人員,省藝術研究所和省內基層文化館工作人員共320人次。(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