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日,一場在青海省藝術職業學校上演的匯報演出,得到了所有觀眾的好評和肯定,其中不乏省內舞蹈、表演等專業的專家學者,也有文化管理部門的領導。演出的編導、演員是青海省從各州地市精心挑選的29名青年舞蹈編創和舞者。他們剛剛結束在北京為期70天的集中培訓。觀眾的一致稱贊,是對此次培訓的肯定,也是這29名學員學習進步的肯定。
觀看演出的專家們對演出和學員的技藝水平給出了專業的評價:學員們從現代舞和中國舞編創技法兩個方面,融合青海本土民族舞蹈和生活特點,以作業的方式編創了獨舞、三人舞、群舞。學員們的現代舞編創技法表演,都較好地完成了舞者肢體運動、關系配置和運動意識的可能性。在中國舞編創技法方面,學員們從舞蹈動作元素、捕捉舞蹈形象、尋找主題動作、即興表演、規定情境以及舞台規定調度等方面,運用所學編法和技巧創作的舞蹈作業,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學習成果。尤其是全體學員集體表演的綜合舞段《翻身農奴把歌唱》更是給人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眾所周知,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各民族都擁有輝煌燦爛的文化,使青海成為了民族舞蹈的富礦,享有“歌舞的海洋”之美譽。但遺憾的是,青海省舞蹈藝術方面存在有高原、無高峰的情況。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省內舞蹈編創和演職人員的水平,省文化新聞出版廳努力爭取省部聯訓項目,從省內六州二市篩選了基本功扎實、領悟能力較高的29位青年舞蹈編導人員赴北京參加封閉式培訓。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了此次青海省“三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舞蹈編導培訓班(省部聯訓項目)。本次培訓針對性很強,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指導,開闊專業視野、拓展學習思路等方法,進一步提升了學員的編創水平和青海“三區”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對本次培訓班,省文化新聞出版廳高度重視,多次與文化部、學院協調溝通,並先後安排兩名工作人員跟班作業,對學員進行全天候的管理。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針對青海藝術人才現狀,精心策劃授課內容、形式和方法,專門邀請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雜技團等院校和相關單位具有豐富編導經驗與水平的資深專家、學者前來授課。
老師耐心傳道授業,學員刻苦訓練求精,是本次培訓的一大特點。由於語言交流不暢,每位授課老師都以最大的耐心、用最通俗的語言反復向學員講解每一個動作及其要領,直到學員完全掌握,課堂延時基本成為常態。學員能嚴格遵守院校各項制度,認真聽講,勤於思考,課後加班加點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有時排練至凌晨2到3點。很多學員克服了身體不適、生活不習慣、想家等困難,集中精力參加學習培訓。全體學員始終保持了旺盛的學習熱情,他們的結業匯報演出得到了院領導和老師的一致贊揚。
本期培訓班既有理論講解,又有實踐操作,還有現場教學、劇目觀摩活動。培訓班以舞蹈編導為主線,分別就學院派編導教學內容和院團實踐編導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深入的授課,除此之外,還安排了舞蹈理論課程、舞台美術設計、音樂、美學、創新思維方法等相關外延學科內容,並每周組織大家外出劇目觀摩,這些專題內容的設置與學習為學員們今後在自己的工作中提供了大量的借鑒和應該用的基礎,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展了學習思路,提升了編創水平。課堂中,老師的講解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充分調動了學員的參與熱情,使得學員融入活躍的課堂氣氛之中。不管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外,不管是師生之間還是學員之間,交流、探討問題的氛圍非常活躍。(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